微博cp门(微博cp门coser)
前段时间娱乐圈塌房一片,什么天价片酬、流量至上、饭圈乱象统统被集中处理。
网红圈的一些妖魔鬼怪被“打回原形”,这也让乌烟瘴气的微博消停不少。
这不,最近被盯上的是“耽改之风”。
先是#光明日报评论耽改剧#,前几天广电再次重申了对耽改剧的态度。
潜台词:“耽改101“是真的要凉凉了。

对于“抵制耽改泛娱乐化”,网络上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人觉得不良资本长期炒作败坏风气,耽改风盛行只会加重对LGBT群体的污名化,应该抵制。
“我的小说白月光保住了,终于不用被翻拍了”
“改的好,真的烦死那些说抵制耽美就是恐同的人了”
“未成年偶像团体卖腐,才是最可怕的”


也有人觉得小众题材也有观众,不应该一刀切。
“懂了,可以消费女色,但不能消费男色”
“希望管管BG那些小三出轨的,不要只盯着耽改圈”
还有人眨巴着眼睛,发出灵魂质疑——

双方僵持不下,唯有一点达成了共识——
流量频出的耽改剧似乎变味了。
耽改101,成了耽改404?
之前有个采访,问小朋友长大想做什么,投票最高的是网红。
这个问题要是放在娱乐圈——
问新生代以后最想拍什么戏?我猜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耽改剧。
毕竟,拍拍耽改剧就能逆天改命,搁谁不乐意?
什么是耽改剧?
顾名思义,耽改剧是指根据耽美小说改编拍摄出来的作品。这几年大火的《镇魂》《陈情令》《山河令》,都是耽改剧。
不仅饰演男主的几位
从十八线小透明一跃成为时下最炙手可热的顶流
,制片方和平台也赚得盆满钵满。 
要知道,一开始连十八线小糊星都不愿意接耽改的活,影视公司也只是找一群小糊星来以小博大。
直到2016年
《上瘾》
开播,点击量三天破亿,红遍亚洲,就连华仔也在追。虽然不到一个月就下架禁播,主演被禁止同框,剧成了“查无此人”,但这也给资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耽改剧,我看行。

如今的耽改剧不再是“爹不疼妈不爱”,而是成了各大流量抢夺资源的香饽饽。
大资本,大IP,一线明星和流量爱豆纷纷开始进场
。身处一线的希望给自己的事业加一把火,小糊星则是期望逆天改命。今年《山河令》的大火打响了“耽改101”的第一枪,随后各种耽改剧被提上日程,光是立项,再拍,待播的就有五十几部,其中不乏有腾讯爱奇艺优酷等头部公司投拍的大制作。

其中备受期待S级大制作耽改剧
《皓衣行》
,虽不见其人,但江湖中一直留有它的传说。原著《二哈和他的白猫师尊》,就是一部人气颇高的耽美小说。
在立项时,从演员到剧组都铆足了劲,两个主演从进组到杀青,互动的现场图不断被曝光。好不容易等到拍完准备找个黄道吉日开播,宣传了大半年,商业合作聊了一大堆。
结果?
能不能播都是个问题。

除了天天在家撕万年历的《皓衣行》,还有不少耽改剧正在等待逆天改命。
比如由宋威龙,井柏然主演的鹅厂大制作网剧《张公案》,范丞丞和王安宇一起拍的《左肩有你》,檀健次和陈哲远主演的《烽火流金》。
然而,耽美文学和武侠,甜宠,悬疑等一样,
都是一种文学题材
。耽美作者中就有不少文笔俱佳的大神,无论是立意架构,还是其中所传达的家国情怀都不比其他类型的小说差。
参演耽改剧的演员中不乏有演技派,凭借《镇魂》一夜爆火的
白宇
,如今在《乔家大院》的表现也备受认可。 
曾经炙手可热的“耽改101”到如今的集体哑火,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耽改剧真的是原罪吗?
耽改剧怎么成了
原耽圈不疼,BG圈不爱?
如今,耽改=流量=财富密码。
除了大爆款,还有不少粗制滥造。
好于0%同性片
的“含金量”,你们怕了吗? 
耽改剧,最重要的就是选角。
耽美文学作为耽改剧的重要土壤,积攒了不少书粉。热度越高的IP,选角越是重要。
比如现原耽榜一的大IP《天官赐福》,在宣布影视化后,热搜就没停过,网上更是掀起了一股选角热潮。
就这热度,谁演谁爆。

除了营销号下场带节奏,各路小道消息漫天飞。
原著粉更是拿着放大镜把内娱男明星,从身高到外貌再到家世背景仔仔细细考察了个遍,生怕委屈了自己的纸片人哥哥。
选了一圈,结果原著粉最满意的还是为爱官宣让微博瘫痪的
钢铁直男鹿晗
。在B站,有关鹿晗个人向选角的cut,播放量都不会低。



甚至有原著粉表示妥协,如果鹿晗愿意演谢伶,可以接受关晓彤演花城。
也是很拼了……

虽然鹿晗声明自己不会出演,给动画唱主题曲算是安抚粉丝,但这块香饽饽还是引起了各路人马的兴趣。
一些艺人毫不避讳地在微博上毛遂自荐。

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被资本看到。

结果原著粉根本不想搭理,一句灵魂拷问直击要害——
你有纸片人咖位高吗?


除了选角,原著粉最大的心愿莫过于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剧。
一些耽改剧为了能够顺利过审上线,不仅要
打开“社会兄弟情”的新路数,还大幅度增加女性角色的戏份,铺设BG线
等等。原著中的一些被书粉视为名场面的经典桥段,为了过审也不得不进行删除,成了一部三无“魔改”剧。
除了引起原耽圈的不满,BG圈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
要知道,耽改剧的大火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分不开。一些耽改剧为了让女性买单,以女性视角来量身定做人设和剧情,为此不惜弱化耽美中的女性。
一些女性角色逐渐被边缘化,不是破坏男主感情的恶毒女配,就是为了过审强行加戏的小透明。

久而久之衍生出了一套诡异的逻辑:
“只有同性才是真爱,异性是为了繁衍后代”
“抵制耽美的,都是一些恐同的吧”
起初,耽改剧只是“圈地自萌”的小众文化。随着一些作品的大爆,越来越多的耽改剧为了利益最大化,不惜在营销上大炒“男男cp”。
没有耽改剧怎么办?
照炒不误。
耽美这把火从网文界烧到影视圈,从线上烧到线下,以至于
越来越多的人磕不动“男女cp”。
在一些BG剧里,甚至会强行安排大量男主和男N的故事线,只会营造“配一脸”的工业糖精,比如《从前有座灵剑山》。


作为一部男频文,相较于男女主之间莫名其妙的互生情愫,男二显然有着更完整的成长线和感情线,与男主的故事也占据了主要篇幅。
两人组成的“陆海CP”,更是成了剧里剧外的营销点。

这种在BG明里暗里卖腐的骚操作,只会引起更多人的不满。

一边是原耽圈求割席,一边是BG圈的怨声载道,再加上过审的难度……
如今的耽改剧,仿佛成了火刑架上待烤蚂蚁。
耽改圈越热闹
他们的声音越不容易被听见
与古装丑男遍地走的古偶剧不同,耽改剧人均美男。
就算是男配,男N,那也得有一张吐不出槽点的脸。
随着耽改剧的大爆,于是乎,一套专属于耽改剧的吸金流程逐渐成熟起来。
拍耽改剧,放互动花絮炒真人cp,打投卖周边,开见面会演唱会,线上线下高配互动。
一套吸金流水线下来,再撕逼虐粉洗粉,最后提炼出高纯度的死忠粉。同时,耽改流量明星在享受红利的同时需要承受粉丝反噬的风险。

随着耽改剧的接连大爆,资本对于流量的转换也逐渐谙熟于心,回头一看剧?水准依然停留在“
耽改剧有糖就好
”。一部出圈的耽改剧,基本全网都在磕cp。
打开微博CP超话排行榜,前十名中有八对都是男男CP。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模式,看什么剧都先从磕cp入手,剧情什么都不重要。
一些双男主出色的剧,观众也会把两人正儿八经的友情硬生生往基情上面去解读。

国内高质量的耽改剧不是没有,比如《鬓边不是海棠红》,原著要文笔有文笔,演员班底的演技也没问题,不仅在服化道上下了功夫,还请来京剧名角手把手的指点。
然而由于两位男主年龄过大,cp感不够,剧外营业少。被不少人吐槽是
“中老年耽美”、“夕阳红CP”。
即使豆瓣评分高达8.1,自来水拼命安利,这部良心剧也无法做到大爆出圈。

如今,cp甜不甜成了耽改剧的唯一评判标准。
对于资本,得cp者得天下。
对于演员来说,比起如何提升自己的演技,他们更在乎
如何利用热度有吃相的卖腐
。对于粉丝,哥哥们一句“兄弟情深”,就足以磕生磕死。
比起在缝隙里找糖,更可怕的是,一些沉迷耽改的未成年开始把卖腐当成一件很酷的事情,甚至撮合身边的男性朋友……
殊不知,她们嘴里的“糖”,不过是资本早早准备好的“奶头乐”。

对于真正的LGBT群体来说,用“兄弟情”来替代“爱情”,本来就是对爱情的一种阉割。

耽改无罪,有罪的是利用耽改病毒式营销并圈钱的资本,以及妄想通用卖腐逆天改命的艺人。
耽改圈越热闹,LGBT的声音就越没人听见。
因为磕“假的”,永远比“真的”要轻松得多。
你对耽改剧怎么看?
耽改剧十级爱好者,来者不拒
只挑自己感兴趣的看
资本的游戏,是该好好管制了
再小众也有观众,不要一刀切
只看耽美,不看耽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