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 法隆TED视频(詹姆斯法隆ted演讲)
我们不只是基因的产物,
科学也只能解释人类天性的一部分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艺术作品与历史中,你一定听闻过许多臭名昭著的连续杀人犯。从著名的伦敦开膛手杰克,到荧屏经典杀人狂汉尼拔,再到最近的甘肃白银连环杀人嫌疑犯高承勇——人们习惯于将这样的人称之为“变态杀人狂”,或是专业人士口中的“冷血症”。
除去惊悚和恐惧之外,常常引起人们讨论的是,变态杀人狂为什么会如此?他们是天生的嘛?这些人的精神和心理世界又是怎样的?
说到这里,我想向大家讲述另一个故事——一个从来没有杀过人的“变态”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将为你解释,变态杀人狂到底是不是天生的。
“天哪!我的家族里有好多杀人犯!”詹姆斯法隆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詹姆斯法隆,他是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专注研究大脑神经的科学家、终身教授。詹姆斯还开了三家公司,与妻子育有三个孩子,生活幸福美满,是亲朋好友眼中的聪明人、好人、人生赢家。

-詹姆斯法隆在TED上分享自己的研究-
2005年的某一天,詹姆斯在研究阿茨海默症患者的脑部扫描头像。为了扩大研究样本和视角,他把自己家族成员的脑部头像都拿过来扫描了。在许许多多的脑部扫描图中,他发现,有一个人的脑图和他长期研究的凶杀犯的脑图非常相似。

此前,詹姆斯长期研究诸如暴力凶杀犯等心理变态者的的大脑结构,发现心理变态者的大脑边缘皮质都存在相同的变异。于是詹姆斯震惊了。难道家族里有个隐藏的凶杀犯?但最终,更令他懵逼的是,詹姆斯发现那张脑图正是他自己的。
有什么比一个研究心理变态者大脑结构的神经科学家发现自己居然是个“变态狂”更讽刺更神奇的事情呢?但勇敢的詹姆斯大叔勇敢地接受了这个发现——变态就变态呗!反正我没杀过人——至少目前为止没犯过罪!
在那一年的12月,詹教授的老妈再一次上演了神助攻。她递给儿子一本书,这本书里详细地描述了詹姆斯父辈——即康奈尔家族的历史。更令他崩溃的是,原来他父辈家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臭名昭著的变态杀手。有弑母的,杀妻的,屠杀犹太人的,奸杀修女的……总之,都是能震碎你三观的变态杀人案。
于是詹教授再次懵了,但他这个终身教授的头衔可不是白拿的。转身他便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开始研究变态杀人犯与家族基因的关系。毕竟,很多人都在猜测,为什么詹姆斯没有变成一个变态杀人犯呢?
三脚凳构想变态杀人狂究竟是不是天生的?
变态杀人狂究竟是不是天生的?答案是:是,但也不是。
以变态杀人狂为例,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人的脑图扫描中,他们大脑中负责自控力和同理心的边缘皮质、额叶和颞叶等部位是受损的、病变的,这造成了他们自控力、同理心的下降。也就是说,心理变态并不仅仅是心理问题,也有着特殊的生理病因。
詹姆斯法隆也认为:“引发心理变态是需要三重因素的合一的。”他在此后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三角凳构想,即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量心理变态的生成。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基因病变,大脑损伤,以及环境因素。

三脚凳理论-
在基因病变中,詹姆斯还发现了一种特殊基因,这种基因可以影响人的大脑结构,使当事人更容易产生暴力情绪和反常行为。詹姆斯将这种基因称之为“战士基因”。
因此,当基因病变,大脑损伤,环境因素等聚合在一起时,一个人就有可能发展为心理变态。
不过更令我们的詹教授崩溃的是,他本人也是一个“战士基因”的携带者,这可能源于他父辈的家族历史。再加上他的大脑结构图与心理变态者极为相似,詹姆斯等同于拥有了发展成为变态者的三重因素里的两重。于是那个吊诡的疑问再次出现了:为什么詹姆斯没变成变态杀人犯?
“我是一个亲社会的心理变态”,在2008年的一场TED演讲上,詹姆斯对大众剖露心扉。他说,尽管他有很多特质符合心理考核上的病态标准,但他还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他没有发展成一个心理变态或者杀人狂,也得益于完善的家庭呵护和优良的后天教养。
“我的原生家庭很美满,我的父母很爱我,我还有自己的美好家庭。”也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詹姆斯法隆得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而不是如他父辈某些家庭成员那样的一个变态杀人狂。
有爱的家庭更能防止冷血症?这并不绝对
当詹姆斯法隆投身于科学研究,甚至从自己身上寻找线索,探求关于心理变态的奥秘时。这世界上依旧有很多人在多重因素的诱导下,走上了不归之路。
研究数据显示,心理变态在人群中的比率约为2%。在北美监狱中,有15%至25%的犯人患有冷血症这种精神疾病,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全人类成年男性中有1%患有此病。
而在学术界,尽管詹姆斯法隆提出了著名的三脚凳理论,但其实众多的学者们并没有对心理变态/冷血症的诞生形成统一的理论。研究人员们只是普遍认为,基因遗传组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而同那些充满亲情、教育良好的家庭想比,缺乏关爱的家庭更容易引发冷血症。
詹姆斯法隆说:“我们不只是基因的产物,并且科学也只能解释人类天性的一部分。”
你会如何理解这句话?
我不认为我们应该把与心理变态有关的特质和基因从社会中完全驱逐。这样做会使社会钝化并且灭亡。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变态人格者幼年时就发现他们,并且使他们远离麻烦。如果处理得当,那些缺乏同理心又十分好胜的人,可以发挥正面的影响力。当然就像我一样,他们会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制造压力,但从宏观角度上来看他们对社会有益。或许这是我出于自恋的一套说辞,但我相信心理变态身上还是又其优点存在的。那些在海尔量表中得25分或者30分的人固然危险,但我们需要这些人的存在——他们放肆、活泼、离谱的行为让人性充满生气、柔韧张弛、让生命焕发光彩。
后天环境对于人格塑造的有着巨大的影响,基因的缺陷可以通过后天的原生家庭、外部环境与爱得到弥补。
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我们把所谓完好的“后天环境与养育”理解成另一种科学,那么,人类天性中,也有“这些科学”所解释不了的部分。

这,就是复杂的人与人性。
“我们不只是基因的产物
科学也只能解释人类天性的一部分”
-James Fall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