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廉弑母全本(孝廉弑母发生在哪朝)
西部决策网讯
2021年5月1日中午,在宝鸡市凤翔区糜杆桥镇糜杆桥村11组,人如潮涌,络绎不息。敬重之情终有缘,来自四面八方及外县区的吊奠者,个个庄严肃穆,心事沉重,男士自戴孝帽,女士头裹白纱,缓步来到凤翔区人民剧团演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姜军旗同志的灵柩遗像前鞠躬叩拜,沉痛哀悼这位优秀的文化团队领导者。 
“姜军旗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创新实干。在担任凤翔区人民剧团演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来,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弘扬秦腔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姜军旗同志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秦腔事业,他的逝世使我区文化战线上失去一名好同志、好领导,更使家庭失去一位好家长。姜军旗同志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永不懈怠、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在姜军旗同志的吊唁仪式上,宝鸡市凤翔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白军亮沉重而动情地介绍了姜军旗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2021年4月28日,春雨绵绵,如泣如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宝鸡市凤翔区人民剧团演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姜军旗同志,在下乡演出过程中突发心肌梗塞,经医治无效,带着对生前未尽事业的遗憾,带着对同事、乡亲的热爱,带着对凤翔这方热土的眷恋,带着对妻儿的不舍,匆匆地走完了他51岁的生命历程。
梨园子弟 矢志坚守初心
1970年8月19日,姜军旗出生在凤翔县糜杆桥镇梨园世家。受父母影响,他自幼酷爱秦腔戏曲艺术,1982年7月至1984年12月在凤翔县戏校学习,1984年12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凤县人民剧团工作。
1988年1月,他回到凤翔县人民剧团工作,在享誉西北五省秦腔“武须泰斗、活关公”吕明发和其父姜百寿及老一辈名老艺人蔡正兴、谢文科等悉心指导下,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演员。先后在秦腔《回荆州》中饰演周瑜、《苏武牧羊》中饰演李陵、《薛刚反唐》中饰演薛娇、《麒麟山》中饰演马继龙、《黑叮本》中饰演王射香、折子戏《三岔口》中饰演任堂惠等主要角色。在所饰演的20余出本戏和折子戏中,他把每个人物角色刻画的淋漓尽致,表演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兴文化思潮的交替下,秦腔戏曲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冷落,市场极其萧条,各基层剧团几乎进入半瘫痪状态。凤翔县剧团也经历了残酷的考验,为了生计,好多同志不得不含泪改行谋生。可他依然无怨无悔、不忘文化工作者的初心,坚守在剧团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甚至一年都没领过团里一分钱。多年以后,他只是淡淡地说,自己喜欢田震这首《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履职尽责 彰显管理智慧
2011年10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开始。作为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的凤翔县被列入省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县,改制后的凤翔县人民剧团演出有限公司仅剩10余名演职员工,还是处于半瘫痪状态,根本无法正常演出。此时,姜军旗作为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剧务股长,他临危受命,成为上级任命担任剧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唯一人选。
戏文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姜军旗上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后,首先从剧团的陋习“三不让”开始立规矩、定制度。吃饭:学生让老师、配角让主角、后勤让舞美;坐车:对车辆座位按老师学生、年龄大小,统一编号、一律对号就坐;住宿:对宿舍进行划分,年龄小的学生住大宿舍,年龄大的老师适当予以照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县级剧团作为最基层的专业剧团,也是戏曲演出综合门类要求很严格的特殊行业。一名普通演员的培养,没有三到五年时间根本就登不上舞台。正常演出必须具备“四柱”和“四梁”,如果把演员配角和文武乐队副手以及舞美、灯光、音响师加在一起,没有40到50人根本无法正常演出。姜军旗作为剧团一把手,他首先返聘业务能力强的离岗老师参加演出。然后,从各个戏校和社会上公开招聘,将逐年招聘的演员、乐队30余人,作为新鲜“血液”和中坚力量固定在剧团。随后,在离岗老师的指导下,逐年复排、整理出折子戏30余出,复排出剧团创作剧《孝廉弑母》和传统保留剧目《天波府》《苏武牧羊》《游西湖》等10余本戏,并聘请宝鸡市戏曲剧院著名导演田学民老师先后新排《清风亭》《生死牌》《谢姚环》等剧目。
有了好剧目,他便带领全团职工开拓演出市场,使剧团在短期内就实现扭亏为盈。短短几年,凤翔县人民剧团不仅在西府宝鸡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在甘肃、宁夏等地也受到了戏迷的极大欢迎。
随着剧团的逐渐发展和工作需要,他多次提请团委会,对在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借助工作故意刁难同事的中层领导给予诫勉谈话。同时,报备主管局逐年任命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王新让为业务团长、陈周勤为出纳、李江华为剧务股长、冯玉平为后勤股长、李建刚为乐队队长。
为了提高乐队演奏水平,提升乐队业务能力,着力解决剧团作曲类骨干人才的紧缺问题,他克服乐队人员少、团里资金困难等问题,全力支持青年板胡演奏员闫金宝参加省文化厅举办2018年全省基层文艺院团戏曲音乐作曲研修班深造学习,并全力支持培养剧团的创作人员。
随后,姜军旗邀请了“梅花奖”获得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一级演员、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李小锋多次到剧团授课,为提高全体演职人员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五上”陕西广播电视台举办的《秦之声》《名师高徒》《大秦腔》栏目中,剧团演职人员的整体水平得到了专家老师的肯定和赞扬。

2018年6月,在西北五省戏剧家协会和西北五省广播电视台联合举行的“中国秦腔传承行动”活动中,凤翔县人民剧团有限公司被西北五省戏剧家协会和西北五省广播电视台评为“最具传承力院团”奖。
“你安心住院治疗,手术费我帮你想办法。经团委会研究决定,从你住院到回团上班,虽然一个月只有一千多一点工资,团里不扣你一分钱,每月按时打到你工资卡上。”姜军旗语重心长地说。2019年,剧团困难职工患结肠癌需要立即住院手术治疗。该职工父母常年有病,还要供养两个孩子上学,巨额的手术费用无有着落,对于一个拥有六口人的农民家庭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姜军旗在网上发帖、在朋友圈发微信,向社会呼吁慈善的爱心人士捐款,并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筹得善款30000余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了这个贫困职工成功手术,渡过难关。半年后,该职工痊愈回团上班。“姜董事长给了我重生的勇气,我当时已经绝望了,如果没有他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我真的坚持不到现在。”该职工激动地说。
在长期的演艺生涯中,他谦虚谨慎,平等待人,不以专业剧团的领导独尊自居,和农村各位会长、会首密切合作,相互帮助,默契配合。在文化惠民和庙会演出中,尽量克服各种困难,减少群众负担,满足会长们提出的剧目要求,保证会期演出质量,让观众看得满意高兴。每当剧团新排出的剧目首演时,他总会邀请他们届时观摩,给他们提供学习的契机。
2020年,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姜军旗四处协调,找剧本、请导演,在一个月内排导出以秦腔、眉户为主,以抗疫、扶贫攻坚、扫黑除恶、司法教育为题材的方言小品、快板《疫情就是命令》《扶贫路上》《拍苍蝇》《戒毒》《未完成的婚礼》等系列综合节目,并聘请著名律师曹靖苑担任主持和法律顾问,参加凤翔县2020年“扶贫巡演”暨惠民演出200余场,得到了全县父老乡亲的一致好评。同年,为参加陕西省第九届艺术节,他各方协调,多次到省上修改剧本、请导演、请作曲,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终于完成了大型秦腔历史创作剧《苏轼平冤》的排导任务。“人家专业剧团的演员、乐队、灯光舞美以及后台的化妆就是不一样,人家规范严谨,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值得我们学习。”在观看了《苏轼平冤》首场演出后,宝鸡青年秦腔剧团团长张升科感慨地说。
“演出补助费是给所有参加演出人员的生活补助。局里安排你们参加职称资格培训,你们没有参加剧团的正常演出,工资一分钱不少你们的,你还好意思要演出补助费?作为其他参加正常演出人员,他们怎么想?我作为剧团负责人,就要一碗水端平......”姜军旗斩钉截铁地说。对有才华的职工,他重点培养;对有困难的职工,他尽力帮助和照顾;对无理要求,他严词拒绝。
以身殉职 诠释责任担当
2020年元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姜军旗坚定地守在工作岗位和抗疫一线,他转发的微信中这样写道:
上街随想……清冷的空气,冷清的街道,静静地没有声音。透过布满雾气的镜片,可以看到卖点心水果的摆开了摊。没有几家店铺开门,没有几个人走过。那个卖汽球的人还兀自捏一把汽球往东走了。干净的街道上,可以不管红绿灯,没有几个车在跑。
门店一片冷清……
走进剧团大门看见门房老曹,赵岗岗全家忙忙碌碌,总算有点年味。
若不是满街的红色春联,真有些恍惚,这是春节还是其他?路上见了熟人,本来兴冲冲地脱口而出的“过年好”,却要想几秒,该说句什么才好!只有遇见没戴口罩的,马上就说出:“哈,敢不戴口罩!”
上班的上班了,终于实现了不用走亲戚的梦想,却是以这种方式来实现。多少心里有些胆寒。有梦想总会成为现实,这次却不是自己努力的,是被口罩酒精推动着身不由己!
上次非典,年轻气盛,就没感觉到什么害怕的,这一次,却是不由的让人紧张。
愿这个难忘的春节没有白过,惨痛的教训下,希望这类事永远也不要发生了,人人要敬天畏地,尊重自然,尊重生灵!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期望疫情早点过去,剧团能早日恢复演出。团里好多职工都上有老、下有小,每月仅靠一千多元的工资,如果无法正常演出,恐难以维持生计。

姜军旗生前留下的最后文字
从2011年开始担任剧团董事长、总经理以来,在近十年的工作中、在剧团几千场的演出现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声影。他“统筹全局、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他办公桌的台历上详细地记录着每天需要安排和处理事情,时间对他来说永远不够。
4月27日中午,省人大常委会到剧团调研振兴秦腔非遗传承项目,要求剧团尽快拿出申报方案。当天下午,他就随团去参加宝鸡市文化惠民演出。当天晚上,他感觉头疼身体不舒,妻子给他做按摩并要求他去医院做检查。因为第二天要到陈仓区惠民演出,有许多事需要他亲自协调处理,他告诉妻子,自己是老毛病了没事,宝鸡市文化惠民演出月底要全部结案,等这两天演出结束了一定去医院检查。
4月28日下午19时40分,在下乡演出过程中,他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演出一线。
就在他去世的前一月,他还多方协调并委托媒体挚友,寻求当地著名酒企赞助合作,重新复排秦腔历史创作剧《苏轼平冤》,以该剧为切入点,借助大文豪苏轼的影响力,为带动凤翔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还邀请媒体朋友就省人大常委会到剧团调研振兴秦腔非遗传承项目,一同参与做申报方案。
生命的溘然逝去,总是令人叹惋痛惜。
他的老师和同事以及生前好友、他的家乡糜杆桥镇父老乡亲为他送行,他的学生以及帮助过的人,自发为他戴孝......
“早上,我坚决要陪他去家隔壁的县医院做检查,他说没事。早上走出去一个活蹦乱跳的大活人,晚上就......”他的妻子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多次哭晕。
他上大四的儿子姜皓很争气,很懂事。孩子虽然强忍丧父之痛,但在父亲的追悼会上致答谢词时哭声怮动,悲痛欲绝,面对撕心裂肺的场面,无不令现场的每个人痛心情涌,潸然泪下。
英才陨落雷雨声声惊田野,贤德长存雍城时时忆“旗军”!他的老师赵虎劳先生触景生情,题写挽联,以表对学生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