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跳舞家(边防战士守边疆跳舞)
这是一位开创了中国舞蹈教育事业的杰出女性,她培养了无数著名舞蹈家,被国内舞蹈界尊称为"新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先生。
1916年,戴爱莲出生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是位于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的一个风光秀丽的小岛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小,她就显露出舞蹈天赋。只有7岁的她就登台表演了自编自演的独舞《小鸡》。
1930年,14岁的爱莲跟随母亲和姐姐一起远赴英伦学习舞蹈。 到英国之后,戴爱莲很幸运的在英国舞蹈名家安东·道林和《飞天》,深深影响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 《荷花舞》与《飞天》先后于1953年和1955年参加在柏林与华沙举行的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国际舞蹈比赛并获奖;1994年被确认为“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经典作品”。 戴爱莲为建国之后的中国舞蹈事业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

芭蕾舞
戴爱莲老人的晚年一直是单身独居。她曾在1940年初到香港后,有过两段令人感慨的婚姻。
1940年初,戴爱莲乘坐的英国邮轮终于驶达了香港,正在香港的宋庆龄派她的秘书廖梦醒前去约见这位著名的青年舞蹈家。在香港,戴爱莲生平第一次接触到国内如此众多的文艺界名人,而叶浅予、冯亦代、马国良、丁聪等著名画家亦纷纷为她作画。戴爱莲认识了相貌英俊而又画艺高超的青年画家叶浅予。一周后他们就开始了恋爱,在一次募捐义演活动后,戴爱莲和叶浅予在宋庆龄办公室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婚礼,两颗年轻的心在艺术激情的撞击下结合在一起,宋庆龄高兴地做了他们的主婚人。他们的婚姻持续了十年,却在她的两人始终"不能交流"的理由下,分道扬镳了。在后来谈到离婚的事时,戴爱莲还是感到了后悔。

芭蕾舞鞋
由于希望自己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戴爱莲在排演《和平鸽》时与同事丁宁合作融洽,并认为在工作中能相互合作,生活也会幸福。于是1956年和丁宁结婚了,但不久也离婚了。
1979年,戴爱莲应邀参加英国伦敦举办的“拉班百年诞辰纪念”的国际会议,40年后再度与威利重逢,此时的威利是英国皇家院士。这么多年来,他的工作室中,一直放着当年为戴爱莲所做雕像的照片。雕像的原作,则被陈列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大厅内,以表彰她为促进中英友谊和艺术合作出的贡献。
从那之后,她和威利的家人成为了好朋友。1994年威利的妻子西蒙去世后的一年,独居的威利轻度中风。在得到子女的同意后,戴爱莲才公开和威利相处,照顾他的生活,直到1995年威利去世。同年,叶浅予也在北京病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后她一直住在位于北京花园村附近的国际公寓中。淡泊和宁静,是戴爱莲晚年生活的主旋律。在这里,她完成了她的自传体著作《戴爱莲·我的艺术与生活》。
2005年12月26日,她实现了多年的夙愿,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当时正因病正住院治疗的她,在宣誓时,虽然已经很难有足够的气力说出完整的话语,但此时此刻,这位世纪舞蹈老人的凝重神态,像一幅神圣的画卷,让人难以忘怀。
戴爱莲先生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舞蹈事业上。在她临终之际,在病床边对家人口述了一份遗嘱。其继女叶明明对记者转述了这份让人感动的遗嘱内容:“我是国家的人,我是中央芭蕾舞团的人,我回国是参加革命的,我希望把属于我私人的房子和银行存款贡献给国家,希望中央芭蕾舞团能够接受。”
她的生前题词是" 盼望海峡两岸同胞团聚"
这位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戴爱莲,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根据她生前的要求,她的葬礼上没有播放哀乐。在告别室中,20位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老艺术家,跳起了戴爱莲创作的一段舞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送别了这位传奇的舞蹈家.....
愿她的舞蹈永流传!
喜爱此文的友友们请点关注,让我们一同向戴爱莲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