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刘氏来源(叶县刘氏集团)

投稿3年前城事精选60

劉姓的历史源流

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往往都有构成这个民族主体的所谓大姓,如英国的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Smith、Johnson、Carson;法国的Martin, Bernard、Dupont;德国的Schultz、Mueller、Shmildt;苏联的Ivanov、Vasiliev、Deternov等等。刘姓,则是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大姓之一。

1990年,中国大陆地区刘姓有64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12亿人口的5.4%。俗话说,"张王李赵遍地刘""刘天下,李半边"。刘姓的确分布很广,但分布比例不均衡。刘姓在今日中国分布主要集中在北方和中原地区。具体从刘姓绝对人口数量在全国的分布来说,又集中于四川、河南、山东、河北四省,这4省的刘姓人口占全国刘姓总人口的36%,其中,河南和四川分别集中居住有刘姓总人口的10%,为刘姓并列第一大省,这里的刘姓分别占本省总人口的6%和5.5%。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辽宁、黑龙江、安徽,这五省的刘姓又占了全国刘姓总人口的26%。

刘姓人口中以O型血为主,占中国大陆地区刘姓总人口的31.6%;其次是B型,占30.4%;再次是A型,占28.4%;AB型只占9.6%。

二、刘家的鼎盛:汉朝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今山东定陶汜水北岸称帝,开创了刘氏汉家天下,一个强大统一的汉帝国,矗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汉帝国的建立,奠定了我们统一的汉族和伟大的汉文明的基础。汉字、汉语、汉族、汉文化,至此也因刘姓开创的汉帝国而定名。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王者达66人,如东汉、西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伪齐(刘豫)等政权。前后历时650年余。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其中刘邦建立的西汉历214年,刘秀建立的东汉历196年,刘备建立的蜀汉历42年,三汉共计452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长的一个朝代。

近500年的汉家天下,刘邦的龙子龙孙们在最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成几何级不继繁衍增长。终西汉一代,刘姓就建立有30多个王国,400多个侯国。到西汉末年,可以享受免税特权的刘姓皇族就达10万之多。两汉加起来,刘姓封王者和继者王位者数以千计,而封侯者和世袭为侯者数以万计。到蜀汉三国之世,刘姓已由丰沛刘氏开基始祖刘清一人之身发展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宗族,拥有上百万之众,分布于全国各地,"遍地刘"的格局基本形成。 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刘姓宗族成员,都宣称出自汉朝皇族,自称为汉之子孙、汉室之后。刘氏家族中甚至流行有"汉后无二刘"的说法。

   两汉历史上的刘姓汉家皇朝共有26个皇帝、数百个亲王,上万万个诸侯。这些众多的汉家刘氏宗族皇室成员,又可以分为如下几大宗派:

6、汉文帝次子梁王刘武、三子代王刘参大宗。

这一派人数也较少,主要分布在今山西、山东、江苏地区。

汉文帝刘恒有3个儿子:刘启、刘武、刘参。其中,长子刘启继承帝统,即汉景帝;次子刘武封梁王;三子刘参封代王。

刘武前178年被封为代王,二年后改封为淮阳王。前168年,因原梁王刘揖(汉文帝的小儿子)死后无子继统,刘武又被文帝改封为梁王。梁王国建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统辖从河南开封到山东泰安一带的40多座城市。梁国疆域辽阔,土地肥沃,是西汉中期势力最大的几个藩国之一。刘武与汉景帝同为窦太后所生,因而成为汉景帝时与景帝关系最亲近的藩王。"七国之乱"爆发后,刘武一方面坚守睢阳城,同时还派出大军攻打吴、楚叛军。刘武与王后李氏等共生育了5子5女。景帝于前144年下诏将梁国一分为五,分别封给刘武的5个儿子:    长子刘买承袭刘武的爵位,出任第二代梁王;老二刘明晋封济川王;老三刘彭离晋封济东王;    老四刘定晋封山阳王;老五刘不识晋封为济阴王。 刘武的5个儿子虽然都被封为王,但除长子梁共王刘买一支传国久远之外,其余4个儿子的家族都不兴旺。其中,济川王刘明因犯杀人罪,被发配到房陵(今湖北房县),此后便下落不明。济东王刘彭离也因犯杀人罪被流放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后裔不详。山阳王刘定和济阴王刘不识,则都因死后无子继承王位而灭国。 因此,后世梁藩后裔子孙,大都出自梁共王刘买一支。刘买传位于长子刘襄。刘襄传子刘无伤,刘无伤传位于刘定国。

刘定国有15个儿子:长子刘遂在前45年继位为第六代梁王;其余14个儿子则被封为列侯:刘平封贳乡侯,刘义封乐侯,刘延年封中乡侯,刘罢军封郑侯,刘顺封黄侯,刘迁封平乐侯,刘就封菑乡(今山东邹平)侯(其后裔刘徽为魏晋数学家),刘方封东乡侯,刘訢封陵乡侯,刘钦封溧阳侯,刘固封釐乡侯,刘发封高柴侯,刘未央封临都侯,刘舜封高质侯。刘定国第十子刘訢封陵乡侯,从睢阳移居中沛郡丰县金刘砦汉皇故里,世守汉朝皇帝祖陵墓地,后裔繁衍成今日刘氏正宗之一----丰县金刘砦汉里堂刘氏,又称古丰刘氏或丰沛刘氏。 刘遂传位于刘嘉,刘嘉传子刘立。刘立骄横,屡做坏事,于公元4年被朝廷发配到汉中市南郑县,梁藩王国被废除。后来刘立的儿子刘永到洛阳朝见刘玄,被封为梁王(治睢阳)。梁王刘永,凭依他的封国起兵,沛人周建被任命为将帅,攻陷济阴、山阳、沛、楚、淮阳、汝南等地,共占领28城;刘永又任命西防贼首领山阳人佼强当横行将军,东海贼首领董宪当翼汉大将军,琅邪贼首领张步当辅汉大将军,监管青州、徐州两州,将军队合并,于是在东方称霸。后来刘永被刘秀消灭。梁王刘武的这支刘氏宗族,后裔子孙多散居在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一带,其中又以当时的沛郡最多。

刘参前178年被封为太原王,三年后,因原代王刘武改封为淮阳王,刘参又被文帝改封为代王,并兼有太原故地,建都于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刘参传子刘登,刘登有10个儿子,长子刘义,继任第三代代王;其余9子均被封为列侯:离石侯刘绾,邵侯刘顺,利昌侯刘嘉,兰侯刘罢军,临河侯刘贤,湿成侯刘忠,土军侯刘郢客,皋琅侯刘迁,千章侯刘遇。代王刘义在位19年,后被朝廷改封为清河王。刘义有8个儿子:长子刘阳承嗣清河王位;刘禄,封蒲领侯;刘迁,封南曲侯;刘寅,修市侯;刘成,东昌侯;刘豹,新乡侯;刘福,修故侯;刘弘,东阳侯。刘阳传子刘年。刘年流放房陵(今湖北房县),清河王国废除。2年,汉平帝兴灭国,继绝世,又封刘参玄孙的儿子刘如意为广宗王,以继承代王刘参的香火。刘如意被篡汉的王莽贬为庶民,广宗王国灭亡。 刘参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陕西、河北一带地区。

7、汉景帝派下

汉代各帝中,景帝刘启的儿子最多,有14个。除第十子刘彻继位称帝外,其余13子都被封为藩王。但景帝14子之中,长子刘荣以太子身份被废为临江王后不久就自杀绝后,第三子临江王刘阏、第八子胶西王刘端、第十三子清河王刘乘均早年夭折,无子绝传。这样,景帝刘启的后裔实际上只传有10支。 今日世界刘姓,有很大部分都出自汉景帝之后,如著名的长沙刘氏、中山刘氏和彭城刘氏的一部分。

刘德,是汉景帝的第二个儿子,他的生母是栗姬。前155年,刘德被封为河间王,建都乐成(今河北献县东南),后裔遂形成河间刘氏。刘德长子刘不害继任第二代河间王,刘德还有12个儿子,他们均被封为列侯:兹侯刘明,旁光侯刘殷,距阳侯刘匄,蒌侯主退,阿武侯刘豫,参户侯刘免,州乡侯刘禁,平城侯刘礼,广侯刘顺,盖胥侯刘让,重侯刘担,沈阳侯刘自为。  刘不害传子刘基,刘基传刘授,刘授刘庆。 刘庆有6个儿子,长子刘元继承王位,二子刘雍封景成侯,三子刘招封平堤侯,四子刘佟封乐乡侯,五子刘盖封高郭侯,六子刘昌封阳兴侯。前38年,刘元被发配房陵,河间王国被废除。5年后,朝廷又封刘元的弟弟上郡库令刘良为河间王。刘良传子刘堂,刘堂被王莽贬为庶民,河间王国灭亡。河间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西一带。

刘馀,是汉景帝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程姬。刘馀于前155年被封为淮阳王,第二年改封鲁王,建都鲁县(今山东省曲阜县)。鲁国的王宫正好是当年孔子的住宅,刘馀为了给自己修造宫殿,拆毁了孔子的旧宅,竟然从孔子家的墙壁夹层中发现了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尚书》、《逸礼》等几十篇儒家经典文献。 刘馀传长子刘光,刘馀的另6个儿子被封为列侯:广戚侯刘将,宁阳侯刘恬,瑕丘侯刘政,公丘侯刘顺,郁桹侯刘骄,西昌侯刘敬。刘光传子刘庆忌,刘庆忌传位给刘劲,刘劲传位给刘睃。刘睃公元前6年去世,因无子继位,鲁国被废除。2年后,刘劲的庶子刘闵又被汉哀帝立为鲁王。王莽篡汉,鲁国再次被废除。  鲁藩王族的后裔比较兴旺,主要分布在今华北地区。东汉末年割据荆州的刘表家族和割据益州的刘焉家族,就都是鲁藩王族的后裔。六朝隋唐时期刘姓25大郡望中的东平刘氏、竟陵(今湖北)刘氏、高平(今山东巨野)刘氏,也都是刘馀的后裔。

刘非,是汉景帝的第五个儿子。刘非原被封为汝南王,"七国之乱"时,攻打吴国有功,被景帝改封为江都王。江都王国建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市),管辖原吴国的地域。刘非有6个儿子:长子刘建,前127年继承王位;刘敢,丹阳侯;刘蒙之,盱台侯;刘胥,胡孰侯;刘缠,秣陵侯;刘定国,淮阳侯。刘建是个荒淫无耻、胡作非为到了极点的家伙,江都王国也因此被废除,改为广陵郡。公元2年,朝廷又立盱台侯刘蒙之后裔刘宫为广陵王,不久王莽篡汉,广陵王国又被废除。刘非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安徽和山东一带。

刘彭祖,是汉景帝的第六个儿子。前156年,刘彭祖受封为广川王,4年后改封为赵王,建都邯郸。刘彭祖生养了很多儿子,记载的就有28个之多:王太子刘丹、尉文侯刘丙、封斯侯刘胡、榆丘侯刘受福、邯会侯刘仁、朝侯刘义、东城侯刘遗、阴城侯刘苍、邯平侯刘顺、武始侯刘昌、易安侯刘平、柏畅侯刘终、高安侯刘延年、漳北侯刘宽、南陵侯刘庆、安檀侯刘福、爰戚侯刘当、栗侯刘乐,列侯刘建、刘贺、刘佗、刘舟、刘周舍、刘起、刘侯道、刘屈釐、刘卓子、平干王刘偃等。 刘彭祖的长子刘丹被废为庶民,武始侯刘昌继承王位。刘昌生有6个儿子:王太子刘尊、邯沟侯刘偃、乐阳侯刘说、桑中侯刘广汉、张侯刘嵩以及王子刘高。刘尊因无子继位,赵王国一度绝传。汉宣帝又下诏封刘尊的弟弟刘高为赵王,刘高传子刘充,刘充传子刘隐。直到王莽篡汉,刘隐被贬,赵国灭亡。 平干王刘偃家族,仅传国一代,到他的儿子刘元时,就因犯罪亡国。 赵王宗族支系众多,人丁兴旺。这支刘氏皇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地区。六朝时期刘姓25大郡望中,广平(今河北鸡泽)阴城刘氏一支,就是刘彭祖的后裔。 阴城侯刘苍的后裔,有部分流传在今湖南、江西一带。

刘越,是景帝的第十一个儿子,生母是王夫人。前155年,刘越受封为广川王,建都信都(今河北省冀县),刘越生了7个儿子:长子刘齐继承王位;其余是蒲领侯刘嘉,西熊侯刘明,枣强侯刘晏,毕梁侯刘婴,列侯刘则,沂陵侯刘喜。 刘齐传子刘去,刘齐的另几个儿子也封为列侯:甘井侯刘光,襄堤侯刘圣,东襄侯刘宽,乐信侯刘强,昌成侯刘元,历乡侯刘必,武陶侯刘朝,桃炀侯刘良。刘去在流放途中自杀身亡,汉宣帝封刘齐的庶长子、刘去的哥哥刘文为广川王。刘文传子刘海阳,前50年,刘海阳流放房陵,广川国亡。15年后,汉平帝封刘文的弟弟襄堤侯的儿子刘榆为广德王,刘榆儿子刘赤继位后,直到王莽篡汉,广川王国才被废除。 广川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地区,但现在自称为刘越后裔的刘姓尚未有发现。

刘寄,是汉景帝第十二子,被立为胶东王,建都即墨(今山东平度县),辖统今山东胶莱河以东地区。刘寄生5子:刘贤、刘建、刘昌、刘延年、刘庆。刘寄死后,汉武帝封刘寄长子刘贤为胶东王;封刘庆为六安王,管辖原衡山国故地;他的另3个儿子则均被封为列侯。刘贤传子刘通平,刘通平生5子:长子刘音承继王位;次子刘强封柳泉侯;五子刘偃,封新利侯。 刘音共生7子:长子刘授承嗣王位;次子昌乡侯刘宪;三子顺阳侯刘共;四子乐阳侯刘获;五子平城侯刘邑;六子密乡侯刘林;七子乐都侯刘??。刘授共生5子:长子刘殷嗣王位,次子陵石侯刘庆,三子临安刘闵,四子徐乡侯刘炔,五子堂乡侯刘恢。刘殷因王莽篡汉被贬,胶东王国灭亡。 刘寄的少子刘庆封为六安王后,共传5代,刘庆传子刘禄、刘禄传子刘定、刘定传子刘光、刘光传子刘育。王莽篡位后,六安王国灭亡。胶东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一带。

刘舜,是汉景帝最小的儿子,被立为常山王,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刘舜生4子:刘棁、刘勃、刘平、刘商。刘舜的庶长子刘棁,没有受封爵位。刘舜太子刘勃承继王位,但后来被贬,常山王国仅传2代便告灭亡。汉武帝于是封刘舜第三子刘平为真定王、第四子刘商为泗水王。 刘平传子刘偃,刘偃传子刘申,刘申传子刘雍,刘雍传子刘普,刘普传子刘杨,到王莽篡位,灭亡。东汉复兴后,刘杨之子刘得被复封为真定王,后又被降为侯。 泗水王刘商传子刘安世,刘安世传弟刘贺,刘贺传子刘综,刘综传位给刘骏,刘骏传子刘靖。王莽篡位后,废除泗水王国。 泗水王族是汉宗室中较弱的一支,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省一带。

8、汉宗室最庞大的支系--中山刘氏

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九个儿子,是贾夫人所生,受封为中山王,建都卢奴(今河北省定县),刘胜的儿子多达120余人,这是刘氏藩王中子女最多的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世界历史上也属罕见。刘胜的120多个儿子,除长子刘昌承袭中山王位外,其余都被封为侯,其中名见《汉书》者有20个:广望节侯刘忠、将梁侯刘朝平、薪馆侯刘未央、陆城侯刘贞、薪处侯刘嘉、陆地侯刘义、临乐敦侯刘光、东野戴侯刘章、高平侯刘喜、广川侯刘颇、乘丘节侯刘将夜、高丘哀侯刘破胡、柳宿夷侯刘盖、戎丘侯刘让、樊舆节侯刘修、曲成侯刘万岁、安郭于侯刘传富、安险侯刘应、安道侯刘恢,澎侯刘屈釐。这些中山王族分支,大都传有后裔。因此,中山王一宗刘氏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成为汉代分支最多,族系最庞大的藩系。

刘胜传子刘昌,刘昌传子刘昆侈,刘昆侈传子刘辅,刘辅传子刘福,刘福传子刘循,刘循公元前55年去世,无子,中山王国至此绝封。 第三代中山王刘昆侈之后,各代中山王又分出许多分支。其中,刘昆侈的儿子,除刘辅袭封为中山王外,还有2个儿子被封存列侯,即成献侯刘喜、宣处节侯刘章。第四代中山王刘辅的儿子,除中山王刘福外,还有利乡侯刘安。利乡孝侯刘安传子刘遂,刘遂传子刘国(刘国有两个弟弟:刘云客、刘广汉)。前19年,朝廷又封刘云客为广德王,刘云客传位给弟弟刘广汉,刘广汉于王莽篡汉时被废,广平王国亡。 刘胜开创的中山国有户16万,人口66.8万,领14县,在当时20个诸侯国中居第三位。中山王族的后裔,汉魏时期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地区,也称中山刘氏。

中山刘氏枝属繁杂,爵位传袭下来的则只有如下几支:广望侯刘忠传子刘中、刘中传子刘何齐、刘何齐传子刘遂、刘遂传子刘阁,刘阁之后广望侯国被废除;临乐侯刘光传子刘建、刘建传子刘固、刘固传子刘万年、刘万年传刘广都,至王莽篡汉,临乐侯国被废除; 樊舆侯刘修传子刘过伦、刘过伦传子刘异众、刘异众传子刘土生、刘土生传子刘自予,王莽篡位时,樊舆侯国灭亡。 其余110多支族,有的可能没有封侯授爵,有的授爵位后因无子绝封。

中山靖王刘胜的第五个儿子刘贞前127年封陆城侯(今涿州),后裔形成中山刘氏的分支--涿县刘氏。前112年,汉武帝实行削藩政策,刘贞降为普通平民。三国刘备是刘贞的第11代孙。刘备共生3子,后裔因此分为3大支。 刘备嫡长子刘禅,继位称帝,蜀汉亡国后,刘禅被迁至洛阳居住,被封为安乐公。刘禅8个儿子当中,太子刘璿因蜀将钟会作乱被成都乱兵杀害,三子刘琮在蜀汉灭亡的前一年病逝,四子北地王刘谌以身殉国。刘禅其余的儿子都随父内迁中原,居住在洛阳一带。刘禅被贬为安乐县公后,蜀汉王室成员也大都受到魏政府的厚待。刘禅去世后,由他的第六子刘恂嗣袭为第二代安乐公。 西晋末年,永嘉(307-312年)之乱,洛阳一带的蜀国王族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大一部分在战乱中绝亡,另有一部分则南迁到江南地区。如今湖北监利的彭城郡古柏堂刘氏,就是以刘禅第四子刘谌为发派始祖。

在中山刘氏众多支派中,以刘备次子刘永一支最为兴旺、最为重要。蜀汉亡国后,刘永徙居洛阳,被削去王爵,贬为乡侯、奉车都尉。五胡乱华,刘永子孙也纷纷南迁。其中,刘永的一个名叫刘玄的孙子,又逃亡蜀地,被割据四川的李雄封为安乐公。 刘永的后裔极为发达,今日东南闽粤及海外刘氏,十之六七是刘永的后裔。 刘备三子刘理于244年去世,传长子刘胤,刘胤传子刘承。刘承无子嗣位,改由刘理的第二个儿子刘辑袭爵为第四任安平王。蜀汉灭亡后,刘辑迁居洛阳,并被废掉王位,贬为乡侯、奉车都尉。

9、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大宗

在汉家皇室中,长沙王宗族发展迅速、分支众多、人丁兴旺、后裔发达,是王室中最尊贵、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长沙王族的后裔又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留居汉代长沙王国,后裔繁衍昌盛,形成今日中国江西、湖南、湖北及广东部分地区刘姓的主体;北派则在西汉时期迁居南阳,后来宗族崛起,一跃而尊为东汉皇族帝系,其后裔又分布在中原及全国各地。

刘发,是汉景帝的第七个儿子,其母亲唐姬,是景帝宠姬程姬身边的丫环。刘发被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当时的长沙国,在西汉人看来,还是一个经济文化都非常落后的卑湿贫困和充满毒瘴的野蛮之地。刘发的长沙国是在汉初异姓诸侯王吴芮所建的长沙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发的子女众多,见于史载的儿子就有16个。除嫡长子刘庸被立为王太子外,刘发的其余15个儿子均被依例封为列侯,他们是:安城侯刘苍居今江西安福县、宜春侯刘成居今江西宜春县、句容侯刘党居今江苏句容县、容陵侯刘福居今湖南攸县、路陵侯刘童居今河南南阳市、攸舆侯刘则居今河南南阳市、茶陵侯刘??居今湖南茶陵县、建成侯刘拾居今今江西省高安县、安众侯刘丹居今河北怀来县、叶平侯刘喜居今叶县、夫夷侯刘义居今邵阳县、舂陵侯刘买居今湖南宁远县、都梁侯刘定居今湖南武冈县、洮阳侯刘狩居今广西全州县、众陵侯刘贤。

刘发传子刘庸、刘庸传子刘鲋鮈、刘鲋鮈传子刘建德、刘建德传子刘旦,刘旦传位于弟弟刘宗、刘宗传子刘鲁人、刘鲁人传子刘舜。王莽篡汉,废除长沙王国。刘秀复汉后,封刘舜的儿子刘兴为长沙王,但后来刘兴因与光武帝血缘关系太远而被削去王位,降封为临湘侯。各任长沙王的儿子,除嫡长子世袭王位外,其余各子则被依例封为列侯。其中,第三代长沙王刘鲋鮈的儿子被封为侯的,有高城侯刘梁居今湖北松滋县、复阳侯刘延年居今河南桐柏县、钟武侯刘度居今河南信阳市;第四任长沙王刘建德的儿子被封侯的,有昭阳侯刘赏居今湖南邵东县和承阳侯刘景居今湖南邵东县;第六任长沙王刘宗的儿子被封为侯的有安平侯刘习和阳山侯刘宗2个;另有一个湘乡侯刘昌居今湖南湘乡市,不知是哪一个长沙王的儿子。

长沙刘氏的这24个分支,仅一代便无子绝后的只有句容侯刘党和洮阳侯刘狩两支;因罪仅一代就被杀灭国的有路陵侯刘童和攸舆侯刘则两支。其余20个分支,有的袭封一代或数代便被削去封国爵位,降为庶民;有的终西汉时期一直保有侯国和爵位;舂陵节侯一支,则更发展成为东汉帝系正统。可见,长沙刘氏的绝大部分分支,均有后裔延续于世。后世著名的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刘氏、南阳沮阳刘氏、安城刘氏、范阳刘氏(今河北省涿州市)等刘氏望族,都是源自长沙刘氏。

刘买是刘发的第十三个儿子,前124年受封为舂陵侯,建侯国于零道县舂陵乡(今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北)。刘买长子刘熊渠,袭封为第二代舂陵侯;次子刘外,官任郁林(今广西桂平)太守。刘熊渠传位给嫡长子刘仁,刘熊渠的另一个儿子刘利官任苍梧郡(今广西梧州市)太守。前45年,第三代舂陵侯刘仁率领舂陵刘氏宗族从今湖南宁远向北迁徙到南阳白水乡(今湖北枣阳县),仅留下次子刘昌俘居宁远舂陵故地。 刘仁去世后,嫡长子刘敞继位为第四代舂陵侯。刘敞仁义,将父亲留下的全部财产都分给兄弟,后来他官任庐江都尉,公元6年王莽将刘敞调到长安,随即又将他免职遣送回舂陵封国。不久,刘敞在舂陵去世,他的儿子刘祉因岳父起兵反莽受牵连,舂陵侯国被废除。更始帝刘玄恢复舂陵国,刘祉被续封为第五代舂陵侯,入关后,刘祉更被升为定陶王。更始政权灭亡后,定陶王刘祉逃回洛阳,随即投奔刘秀,刘秀封刘祉为城阳王。 刘祉次子刘坚封为高乡侯;刘祉的嫡长子刘平,原封为蔡阳侯,后被削去侯爵。62年,刘平被汉明帝改封为竟陵侯(今湖北潜江县)。刘平传子刘真、刘真传子刘禹、刘禹传子刘嘉。

除光武帝刘秀一支和舂陵侯嫡干支系外,舂陵宗族又分为三大派:一为第二代舂陵侯刘熊渠的弟弟刘外支派;一为第三代舂陵侯刘仁的弟弟刘利支派;另一支则是第四代舂陵侯刘敞的弟弟刘庆、刘弘、刘梁、刘宪支派。 刘外任郁林太守时,家族仍居湖南舂陵。刘外的儿子刘回,官任钜鹿郡(今河北平乡)都尉,前45年,刘回家族随整个舂陵宗族一起从湖南舂陵北迁到南阳郡的舂陵。刘回生了两个儿子:刘钦、刘良。刘钦,就是光武帝刘秀的父亲,官任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县)县令。刘钦生了3个优秀的儿子,即刘縯、刘仲和刘秀,另有刘黄、刘元、刘伯姬等3个女儿。刘良在汉平帝时举孝廉,任萧县(今安徽省萧县)县令。哥哥刘钦去世后,刘良主动承担起抚养侄儿刘縯、刘仲、刘秀3兄弟的重担。新莽末年,刘縯、刘秀兄弟起兵反莽,刘良响应。刘良的妻子和2个儿子在战斗中遇难,只剩下一个儿子刘栩。26年,刘良以皇叔的身份被刘秀封为广阳王,3年后又改封为赵王,建都邯郸。刘良死后,儿子刘栩袭爵为第二代赵王,刘栩的12个儿子也均依例进封为乡侯或亭侯。刘栩传子刘商、刘商传子刘宏、刘宏传子刘乾、刘乾传子刘豫、刘豫传子刘赦、刘赦传子刘珪。曹魏代汉,刘珪被贬为崇德侯,赵藩王族至此衰落。 刘利是第三代舂陵侯刘仁的弟弟,45年,刘利的家族也随舂陵侯国一起从湖南北迁到南阳舂陵。刘利生了2个儿子:长子刘子张,就是更始皇帝刘玄的父亲;刘利的次子佚名,早年去世,只留下2个儿子刘显、刘赐。更始政权推翻新朝后,刘赐官任大司马,成为更始政权中权力最大的大臣。更始败亡之后,刘赐也投奔属于舂陵同宗的刘秀,被刘秀封为慎侯,后来又被光武帝改封为安成侯(今河南汝南县)。刘赐长子刘闵,袭爵为第二代安成侯;次子刘嵩,受封为白牛侯,后贬为庶民。刘闵传子刘商、刘商传子刘昌。

第四代舂陵侯刘敞有4个弟弟,即刘庆、刘弘、刘梁、刘宪。刘庆更始时被封为燕王。赤眉军攻破长安时,刘庆被乱兵所杀。刘庆的儿子刘顺,是刘秀少年时候的好朋友,更始灭亡后,刘顺投奔刘秀,被刘秀任命为南阳郡太守。26年,刘顺又被封为成武侯(今河南省焦作市)。刘顺传子刘遵、刘遵传子刘弇,刘弇无子绝传,侯国废除。 刘弘反新莽起义时阵亡,刘弘娶光武帝的姨母樊氏为妻,生子刘敏、刘国。东汉建立后,刘国被封为甘里侯(今河南洛阳市东);刘敏受封为弋阳侯(今河南潢川县)。 刘梁和刘宪都去世得早。刘宪有个儿子刘嘉,是个优秀人才,受封为顺阳侯,刘嘉生了2个儿子:长子刘廧,封黄李侯;次子刘参,袭封为第二代顺阳侯,后被降为南乡侯。刘参传子刘循、刘循传子刘章。

10、汉武帝派下三大藩系

汉武帝刘彻一共生育了6个儿子:刘据、刘闳、刘旦、刘胥、刘髆、刘弗陵。 其中,长子刘据初立为太子,后因巫蛊事件被杀,他的3子1女也被杀害,独留下嫡长孙刘询,后来承继帝统。刘彻次子刘闳,被封为齐王,在位仅8年就夭折,死后无子绝传。刘彻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以太子身份承继皇位,此即汉昭帝,也因无子绝传。这样,汉武帝仅存一、三、四、五共4房子孙。

刘旦被封为燕王。汉武帝死后,刘弗陵继承皇位,霍光辅政。燕王刘旦与大臣上官桀、桑弘羊勾结,阴谋废掉昭帝,失败后畏罪自杀。6年后,汉宣帝即位,又封刘旦的原太子刘建为广阳王,又封刘旦次子刘庆为新昌侯,三子刘贤为安庆侯。刘建传子刘舜、刘舜传子刘璜、刘璜传子刘嘉。刘嘉被王莽封为扶姜侯。 燕王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北京一带。

刘胥,被封为广陵王,建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刘胥生6子:太子刘霸、朝阳侯刘圣、平曲侯刘曾、列猎刘宝、南利侯刘昌、高密王刘弘。刘霸传子刘意,刘意传子王刘护。刘护传位给刘霸的儿子刘守、刘守传子刘宏。王莽篡汉后,广陵王国被取消。 高密王刘弘传子刘章、刘章传子刘宽、刘宽传子刘慎。王莽篡汉后,高密王国亡。 汉宗室广陵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山东、河南一带。

刘髆受封为昌邑王,建都昌邑(今山东金乡县北)。刘髆传位于儿子刘贺,刘贺于前74年汉昭帝死后被霍光迎立为皇帝,即废帝。废帝刘贺荒淫无道,当了27天皇帝,便被废掉,并被废除昌邑王爵,改封为海昏侯,就国于豫章昌邑城(今江西新修县)。 刘贺生3子:刘充国、刘奉亲、刘代宗。刘贺传刘代宗、刘代宗传子刘保世、刘保世传子刘会邑。王莽篡汉时,海昏侯国被废。刘秀恢复刘氏天下,刘会邑又被恢复为海昏侯。 昌邑王家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西地区。

11、汉宣帝派下三支藩系

汉宣帝刘询生有5个儿子:刘奭、刘钦、刘宇、刘嚣、刘竟。其中,长子刘奭承继帝统,幺子刘竟封中山王后无子绝传,而淮阳宪王刘钦、东平思王刘宇和楚孝王刘嚣3大支系,则子孙绵延。

刘钦,前65年受封为淮阳王,建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县)。刘钦传子刘去、刘去传子刘縯。王莽篡位后,淮阳国灭亡。淮阳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南地区。

刘宇,前52年受封为东平王,建都无盐(今山东东平县)。刘宇传子刘玄,刘玄窥伺皇位,事发后自杀。公元1年,王莽封刘玄太子刘开明为东平王,并立刘宇之孙、桃乡顷侯刘宜之子刘成都为中山王。 东平王刘开明去世,无子嗣位,便由侄子--严乡侯刘信的儿子刘匡为东平王。 王莽篡汉后,东平王刘匡、严乡侯刘信与东郡太守联合起兵,欲诛王莽,立刘信为帝。兵败后,东平王族至此灭亡。东平王族后裔在六朝隋唐时期形成刘氏25大郡望之一--东平刘氏。

刘嚣,生母是卫婕妤,受封为定陶王,前50年徙封为楚王,建都彭城(今徐州市)。刘嚣子孙众多,见于记载的有21个。除长子刘文立为楚王太子外,其余各子均被封为列侯,他们是:平陆侯刘衍、广戚侯刘勋、阴平侯刘回、陵乡侯刘曾、武安侯刘愋、郚乡侯刘光、新城侯刘武、宜陵侯刘护、成陵侯刘由、成阳侯刘众、复昌侯刘休、安陆侯刘平、梧安侯刘誉、朝乡侯刘充、扶乡侯刘普、吕乡侯刘尚、李乡侯刘殷、宛乡侯刘隆、寿泉侯刘录、杏山侯刘遵。 刘文继位为第二代楚王,无子绝传。汉成帝又改立刘文的弟弟平陆侯刘衍为第三任楚王。刘衍传子刘纡。王莽篡汉后,楚国亡。刘纡生子刘般,刘般被光武帝刘秀封为菑邱侯,后又改封为杼秋侯,属楚国;汉明帝又改封他为居巢侯,地属沛国,回到彭城故地。刘般生2子:刘恺、刘宪。刘宪于98年袭封为第二代居巢侯,刘宪传子刘重。刘恺汉安帝时历任司空、司徒、太尉等要职。刘恺的小儿子刘茂汉桓帝时也官至司空,位列三公要职。后因坚持正义,为司隶校尉李膺辩服而得罪汉桓帝,被罢免。刘茂迁居彭城丛亭里,后裔极为昌盛发达,遂形成后世彭城刘氏中主要支系。

广戚侯刘勋传子刘显,刘显生的儿子刘婴,便是西汉最后一个皇帝孺子婴。孺子婴在王莽败亡后被更始政权所杀。但据湖南郴州秀才乡黄茅刘氏"谱序"和湖南宁远刘氏族谱"源流序"载,刘显的后裔五代时南迁至江西吉安、泰和一带,后又分迁湘、鄂、川等省,构成今江西、湖南、湖北及四川一带刘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刘秀大哥刘縯家族

南顿令刘钦当年共生养了3个儿子:刘縯、刘仲、刘秀。 其中,三子刘秀肇启东汉帝统,而次子刘仲在当年刘秀起兵时遇害绝后,因此刘秀的两个兄弟仅存大哥刘縯一支,这便是东汉宗室的长房齐藩王族。这里的齐藩,包括齐藩和它的分支北海藩族两支。

刘縯早年遇害,留下二子:刘章、刘兴。刘秀分封刘章为太原王、刘兴为鲁王,并令刘章奉刘縯之祀,而刘兴则出嗣叔父刘仲,以奉刘仲之祀。35年,太原王刘章被改封为齐王,建都临淄。刘章生2子:刘石、刘张。刘章死后,长子刘石承嗣为齐王,而次子刘张则被封为下博侯。 刘石生3子:长子刘晃,71年继任第四代齐王;次子刘刚,封利侯;三子刘畅,封都乡侯,后被外戚窦氏所害。刘晃传子刘无忌、刘无忌传子刘喜、刘喜传子刘承。206年,曹操将齐、北海、阜陵等8个藩王国废除,齐藩王国灭亡。齐藩刘章一支,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一带。

刘縯的次子刘兴,被封为鲁王。52年,因汉王朝将鲁国划属东海国,鲁王刘兴被改封为北海王,建都剧县(今山东昌乐县西)。刘兴生4子,长子刘睦继承王位,次子刘復,封临邑侯;另有2个儿子被封为县侯。刘睦生了多个儿子:嫡长子刘基,承嗣王位;另2子封为县侯;还有2个儿子封为乡侯;庶子刘威封斟乡侯;儿子刘毅封平望侯;幼子刘某封亭侯。

刘基绝嗣,汉和帝又封刘睦庶子斟乡侯刘威为北海王。107年,汉安帝又封刘睦的孙子、原寿光侯刘普为北海王。刘普传子刘翼、刘翼传子刘某,刘某绝嗣,北海王国被曹操废除。临邑侯(今山东东阿县)刘復,曾与班固、贾逵一同撰修《汉书》。 北海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地区。

刘洪,字元卓,鲁王刘兴第六世裔。鲁王刘兴的庶子被封为县侯,封地为泰山郡龙眼官庄(今蒙阴县召子官庄),刘洪自幼就生活在这里,刘洪年轻时就以校尉应太史蔡邕征,拜郎中,后因数术超绝,担任"上计椽",专门从事历法研究。刘洪创造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历法《乾象历》,对历代历法研究产生过重大影响,为后世历朝所沿用。刘洪的另一贡献,是发明了珠算,完成了《九章算术》等著作。刘洪因此被后人尊为算圣。

13、刘秀派下九支皇族

光武帝刘秀共生11个儿子,除四子刘庄承继帝统和临淮公刘衡早逝绝传外,其余9子均被封为藩王,且都后裔绵延,传祚永长。

刘强是刘秀与郭皇后所生的嫡长子,43年由皇太子改封为东海王,刘秀对刘强极为优厚恩宠,把原来的鲁郡划归东海国。东海王国统辖东海和鲁郡共2郡29县,成为东汉时期最大的藩国。东海王国定都于原西汉鲁国故都鲁县(今山东曲阜县)。刘强传子刘政、刘政传子刘肃、刘肃传子刘臻、刘臻传子刘祗。刘祗生2子:刘羡、刘琬。刘祗传位给刘羡,而他的次子刘琬则在汉献帝时被封为洛阳侯,官任平原相。220年曹丕篡汉后刘羡被贬为崇德侯,东海国亡。 东海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地区,并繁衍成六朝隋唐时期刘氏26大郡之一的东海刘氏。

刘辅是刘秀与郭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刘辅,被封为中山王,并兼食常山郡; 44年,又被改封为沛王,都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刘辅传子刘定、刘定传子刘正、刘正传子刘广、刘广传子刘荣、刘荣传子刘琮、刘琮传子刘曜、刘曜传嗣子刘契。不久,曹丕贬刘契为崇德侯。沛藩王国灭亡。沛藩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安徽、江苏一带,并形成后世刘氏望族--沛国郡刘氏。

刘英是刘秀与许美人所生,刘英受封楚王,建都彭城,但楚国是东汉各藩国中最小也是最穷的一个。刘英图谋取代汉明帝,阴谋败露,被废去王位,徙居丹阳泾县(今江苏丹徒县东)。汉章帝刘炟封刘英的儿子刘种为楚侯。刘种后被改封为六侯,遂从彭城迁至今六安。刘种传子刘度、刘度传子刘拘。刘拘之后,直至曹魏时期才被废为县。楚藩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安徽一带。后世彭城刘氏,当有楚藩王族的成份。

刘康,是刘秀与郭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被封济南王,建都东陵(今山东省章丘县)。刘康传子刘错、刘错传子刘香、刘香传弟弟阜阳侯刘显,刘显传子刘广,刘广绝嗣,济南王国绝灭。  济南王族在东汉传国较短,势力较弱,其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一带。

刘延,是刘秀与郭皇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阜陵王,建都阜陵(今安徽全椒县),成为东汉初最小的藩国。章帝末年,他从阜陵迁都安徽寿春。刘延传次子刘冲、刘冲传哥哥刘鲂、刘鲂传子刘恢、刘恢传子刘代,刘代传哥哥刘便亲、刘便亲传子刘统、刘统传子刘赦。刘赦绝嗣,阜陵王国绝亡。阜陵王家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安徽一带。

刘苍是刘秀和阴丽华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即汉明帝刘庄的同母弟弟。刘苍受封东平王,定都无盐(今山东东平县东)。刘苍的子女众多,见于记载的有9子5女。其中,嫡长子刘忠袭爵为第二代东平王;次子刘尚封为任城王。刘忠传子刘敞、刘敞传子刘端、刘端传子刘凯。曹丕代汉,东平王国被废除,刘凯被贬为崇德侯。 任城王刘尚传子刘安、刘安传子刘崇。刘崇绝嗣,汉桓帝封河间孝王刘开的儿子刘博为任城王,让他承奉刘尚的庙祀。刘博绝嗣,汉灵帝又封河间贞王刘建的儿子刘佗为任城王,以奉刘博之后。刘佗因曹魏篡位,被贬为崇德侯。任城王国亡。 东平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地区,并构成后世著名的东平刘氏的一个重要来源。

刘荆是刘秀与阴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刘荆原受封为山阳王。58年被汉明帝贬封为广陵王,刘荆死后,汉明帝封刘荆的嫡长子刘元寿为广陵侯,刘元寿传子刘商、刘商传子刘条。广陵王刘荆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扬州市地区,并形成后世刘氏著名宗族广陵刘氏和临淮刘氏。

刘焉是刘秀与郭皇后所生的小儿子,被封为中山王,都卢奴(今河北定县)。刘焉传子刘宪、刘宪传子刘弘、刘弘传子刘畅、刘畅传子刘稚。刘稚绝嗣,中山王国亡。中山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河北地区。

刘京是刘秀最小的儿子,为琅邪王,都开阳(今山东临沂县)。刘京传子刘宇、刘宇传子刘寿、刘寿传子刘尊、刘尊传子刘据、刘据传子刘容。刘容的弟弟刘邈,官任九江太守,与曹操关系密切,于是汉献帝又封刘容之子刘熙为琅邪王。刘熙后来被曹操杀害,琅邪王国灭亡。琅邪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地区,后世著名的琅邪刘氏,当有东汉琅邪王族的成份。

14、汉明帝派下六大藩系

汉明帝刘庄有9个儿子:刘建、刘羡、刘恭、刘党、刘炟、刘衍、刘畅、刘炳、刘长。除第五子刘炟继承帝统(为汉章帝)外,其余8个儿子均被封为藩王。其中大儿子千乘王刘建和小儿子济阴王刘长死后无子绝嗣,因而汉明帝派下只剩有6支藩王族系传续有后。

刘羡,是汉明帝的第二个儿子。被封为陈王,以淮阳郡为食邑,建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县)。刘羡传子刘均、刘均传子刘竦、刘竦传叔父刘崇、刘崇传子刘承、刘承传子刘宠。黄巾起义爆发后,刘宠曾率国中弓箭手镇守藩国,附近民众前往投奔者多达10多万人。袁术因向陈国求取粮食不得,便将刘宠杀害。

刘恭,是汉明帝第三子,封为彭城王,建都彭城。刘恭传子刘道、刘道传子刘嗣、刘嗣传子刘和、刘和传长孙刘祗。东汉灭亡,彭城王国被废,刘祗被贬。 彭城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山东一带,后世著名的彭城刘氏,应该有这一支的成份。

刘党,是汉明帝第四子。被封为乐成王,定都乐成(今河北献县东南)。刘党传子刘崇、刘崇传庶弟刘巡、刘巡传子刘宾继位。刘宾绝嗣,乐成王国灭亡。此后,朝廷又先后以济北惠王之子刘苌和河间孝王之子刘得过继为乐成靖王刘党之后。

刘衍,是汉明帝第六子,受封为下邳王,定都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刘衍传子刘成,刘成传子刘意,刘意传子刘宜。刘宜绝嗣,下邳王国被曹操废除。下邳王族宗室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浙地区。

梁藩王族始祖刘畅,是汉明帝第七子,封为梁王,定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刘畅传子刘坚,刘坚传长子刘匡,刘匡传弟刘成,刘成传子刘元,刘元传子刘弥。220年,曹丕篡汉贬梁王刘弥为崇德侯,梁王国灭亡。  梁藩王族后裔比较兴旺,主要分布在今河南地区,六朝隋唐时期宗族兴旺,形成当时刘氏的一大郡望——梁郡刘氏。

刘昞是汉明帝第八子,受封为常山王,定都今河北元氏县。刘昞传小儿子刘侧、刘侧传刘侧哥哥刘防的儿子刘章、刘章传子刘仪、刘仪传子刘豹、刘豹传子刘暠。黄巾起义时,刘暠弃国逃走,常山王国被曹操废除。 常山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地区。

15、汉章帝派下四大藩系

汉章帝刘炟生有8个儿子:刘伉、刘全、刘庆、刘肇、刘寿、刘开、刘万岁、刘淑。其中,第四子刘肇承继帝统,即汉和帝,和帝传至第二代(汉殇帝刘隆和平原王刘胜),均因无子而绝传;而平春悼王刘全、广宗殇王刘万岁和城阳怀王刘淑,也均因无子而绝亡。这样,汉章帝名下就仅传4支,即千乘王族、清河王族、济北王族与河间王族。

刘伉为汉章帝长子,受封为千乘王。刘伉传子刘宠,刘宠被改封为乐安王。刘宠生3子:长子刘鸿承嗣王位;次子刘得过继给和帝长子刘胜为子;三子刘延平,则过继给清河愍王刘虎威做儿子。 刘鸿又被改封为勃海王,生子刘瓒。刘瓒被窦大庆后拥立为帝,即汉质帝。质帝在位仅2年便夭折,因无子而绝传。 刘得出嗣平原王刘胜,绝嗣。 刘延平出嗣清河王刘虎威,死后传位给儿子刘蒜。刘蒜后被诬陷谋反,自杀。 这样,千乘王族几个分支便都无后绝传。

刘庆,是汉章帝三子,生母为宋贵人。刘庆初被立为皇太子,因受窦太后的诬陷,被废为清河王,都甘陵(今山东省临清县)。汉和帝诛灭外戚窦宪势力,刘庆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庆生了3个儿子:长子刘祜,承继帝统,即是汉安帝;次子刘虎威,继嗣为王,即清河愍王;少子刘常保,被封为广川王。但刘虎威和刘常保死后都没有儿子继位,清河王族一支实际上也就绝亡无后了。

刘寿,是汉章帝五子,受封为济北王,都卢县(今山东长清县南)。刘寿生有6个儿子:长子刘登承嗣王位;次子刘懿,初被封为北乡侯,后在125年承继帝统,被拥立为汉少帝,不久夭逝;三子刘安国,被封为战乡侯。刘登传子刘多,刘多绝嗣,叔父刘安国继位。刘安国传子刘次,刘次传子刘鸾,刘鸾传子刘政。刘政绝嗣,被曹操废除。济北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地区。

刘开,是汉章帝六子,生母为申贵人。刘开受封为河间王,都乐成(今河北献县)。刘开的儿子众多,见于记载的有16个:长子刘政继位;次子刘翼封平原王,出继和帝长子刘胜之后;三子刘德封安平王,出承明帝之子刘党之后。 刘政传子刘建,刘建传子河间安王刘利,刘利传子刘陔。曹丕篡汉,刘陔被贬,河间王国亡。 刘开次子刘翼出嗣刘胜之后,因被奸臣陷害,被贬为蠡吾县侯,居蠡吾(今河北博野县)。刘翼死后传子刘志。刘志后被大将军梁冀拥立为帝,此为汉桓帝。桓帝封桓帝之弟都乡侯刘硕为平原王,206年,平原王国被曹操废除。 解渎亭侯刘淑以刘开庶子受封,刘淑传子刘苌,刘苌传子刘宏。刘宏被大将军窦武拥立为帝,即汉灵帝。 174年,朝廷改封河间安王刘利之子康为济南王,主持解渎亭侯刘苌祀事。刘康传子刘斌,刘斌传子刘开。刘开之子刘德封安平王,奉乐成王刘党祀。刘德传位给儿子刘续,刘续于190年被杀,安平王国被废。刘续的弟弟刘理,被梁太后封为甘陵王,奉清河王刘庆之祀。刘理传子刘定,刘定传子刘忠。刘忠绝嗣,甘陵王国被曹操灭亡。 河间王族后裔主要颁在今河北省,后来子孙兴旺繁昌,形成六朝隋唐时期刘氏的一大郡望--河间刘氏。

16、汉献帝之后--东汉皇族的最后走向

汉灵帝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何皇后所生,名刘辩;另一个是王美人所生,名刘协。

汉献帝刘协,被曹丕贬为山阳公,位在各诸侯王之上,建都山阳郡下的浊鹿城(今河南省修武县东北)。这样,东汉皇室遗民便从洛阳徙居浊鹿。 献帝娶皇后伏氏、曹氏,生数子,见于记载的有7个:皇太子刘冯,封南阳王,早逝;皇子刘熙、刘懿、刘邈、刘敦分别被封为济阴王、山阳王、济北王、东海王,东汉灭亡后又一同被贬为列侯;另有伏皇后所生二皇子不知名,被曹操杀害。

刘协去世后,嫡长孙刘康嗣袭为第二任山阳公。285年,刘康的儿子刘瑾袭爵为第三任山阳公。刘瑾在位4年,儿子刘秋袭封为第四代山阳公。刘秋袭爵20年,309年五胡乱华时被胡人所杀,山阳公国灭亡。山阳公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南一带,部分则迁到日本。

289年,当刘秋袭爵为山阳公时,同辈的刘阿知/智(汉献帝玄孙)率领他的儿子刘贺都/都贺、舅舅赵与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离开中国本土,飘洋过海,几经艰难,来到日本。 刘姓移民日本,带去了当时先进生产(如纺织)技术和文化,促进了日本文明的发展。因此,他们以其固有的文化素质,很快成为日本社会中地位尊高的新贵族。刘阿知被天皇赐姓东汉使主,定居于高市郡桧前村(今奈良县桧前村)。刘阿知长子刘贺都,被雄略天皇赐姓为直。372年,仁德天皇改赐刘阿知后裔姓"坂上",471年,雄略天皇又改赐刘阿知后裔姓"大藏"。朱雀天皇时(930--946年),大藏春实为平定"天庆之乱"立下大功,被封征西将军,大藏家族此后一直任长门守、太宰大监等显要职务。大藏春实的第9代孙大藏种直,生有5子,后裔形成5姓:长子大藏赖种,移居高桥城,以高桥为氏,后裔形成大藏(姓)高桥氏;次子大藏幸种,移居江上城,以江上为氏;三子大藏种雄,以秋月为氏;四子大藏种成,分居九州原田城,以原田为氏;五子大藏种景,以波多江为氏。

除大藏5姓氏外,其他刘姓后裔姓氏还有:文宿弥氏、文忌寸氏、武生宿弥氏祖先汉高祖刘邦,丰冈连氏祖先汉高祖,下日佐氏、桧前村氏祖先汉高祖庶长子齐王刘肥,尾津直氏祖先是汉高祖5世孙大水命,桑原直氏、桑原村主氏祖先汉高祖7世孙刘万德,高村宿弥氏祖先汉景帝第四子鲁恭王刘馀之后青州刺史刘琮,真神宿弥氏祖先汉福德王,台直氏祖先汉释吉王,伊吉连氏祖先长安人刘扬雍,下村主氏、春井连氏、河内造氏、武丘史氏祖先汉光武帝7世孙慎近王,八户史氏、高安造氏祖先东汉章帝,若江造氏祖先东汉灵帝,丹波史氏祖先东汉灵帝8世孙,火抚直氏、本津忌寸氏、池边直氏、火抗直氏、栗栖直氏祖先刘阿知,常宗忌寸氏祖先山阳公刘秋,凡人中家氏、台忌寸氏、河内忌寸氏、山代忌寸氏祖先汉献帝之子鲁国白龙王,志贺穴太村主氏祖先汉献帝之子美波夜王,广原忌寸氏祖先汉献帝之子孝德王,志贺忌寸氏祖先汉献帝。民忌坟、桧原宿祢、坂上大宿弥、山口宿祢、佐太宿弥氏、亩火宿弥氏、内藏宿弥氏、册品宿弥氏、谷宿弥氏、樱井宿弥氏、平田宿弥氏祖先是刘贺都。

韩国现有250个姓氏,其中祖籍中国的归化姓氏就有136个(人口达1000万人),再其中,刘姓人口约20万。朝鲜刘氏开基始祖是刘荃。刘荃,字原甫,号竹谏,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32世孙,在北宋时官任翰林学士和兵部尚书,宋英宗时被贬高丽。刘荃渡海入朝,死后,葬在朝鲜庆北永川郡永川邑绿田洞碑石村。刘荃的后裔在南北朝鲜都非常兴旺发达。

PAGE

11

相关文章

哥布林小说,哥布林洞窟原版在哪

哥布林圣母院无弹窗最新章节由网友提供,哥布林圣母院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文学作品,妙书斋免费提供哥布林圣母院最。飞卢中文网A级签约作品异界之最强哥布林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

旅游必带东西清单(旅游都带什么必需品)

旅游必带东西清单(旅游都带什么必需品)

我和好姐妹在这次旅行中发现了一个真正的小众景点。传闻这个地方在地图上需要放大镜才能找到,被誉为菲律宾最后的净土。旅行必备清单:1. 身份证、护照等证件;2. 个人洗漱用品、保湿霜、化妆品、毛巾、水杯、...

穿越二战德国小说,主角穿越到二战德国末期

穿越德国二战的小说帝国之鹰作者恶鬼福多类别 穿越小说最新章节第786章 目标 罗斯托夫时间“悍匪”陈道重生在第三帝国之后,一切都乱了套 俄国人“我们已经无法阻止德国空军的装甲师进入莫。七飒小说网穿越二...

中国少年数学图书馆,中国最大的数字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 国家少儿数字图书馆 Reviews ltMETA DESCRIPTION Middot 宁波 利时杯 Middot 动物,动之美 动物行为漫谈 Middot 本草纲目 的英。国...

姐弟恋皇室古言小说(皇室姐弟恋古言伪骨科)

啊之类的热门姐弟恋小说都看过了顺便再来求点小说推荐哈哈 其实我更喜欢古言一点儿,但是都书荒了还求啥呢 好了,都给我去看大家一起秃头。一个俗气的爱情故事 折磨与被折磨 占有与被占有 爱与被爱 救赎与解脱...

拯救男配反被撩 穿书 百度网盘(拯救男配计划)

拯救男配反被撩穿书最新章节由网友提供,拯救男配反被撩穿书是一本好看的小说,写意小说免费提供拯救男配反被撩穿书无措文字章节免费在线阅读。玫瑰小说网是网络丰富的免费小说阅读网站,网站本着真诚和读者交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