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处原文」君子必慎其所处者
本文目录
《君子慎处》译文: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
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
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
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
就可以了。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
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所以说真
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1)吾:我。
(2)商:孔子弟子,即卜商,字子夏。“孔门十哲”之一。
(3)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日渐,日益。
(4)益:长进。
(5)赐:孔子弟子,即端木赐,字子贡。儒商之祖。“孔门十哲”之一,
(6)损:减损。
(7)曾子:孔子弟子,即曾参,字子舆。继承了孔子的衣钵,据传是《大学》《孝经》的作者。
(8)何谓:为什么这么说。何,语气副词,为什么。谓,说。
(9)好:喜好;喜欢。
(10)贤己者:省略介词“于”,表示比较,即“贤于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11)处:相处;结交。
(12)说:谈论。
(13)不若己者:不如自己的人;比不上自己的人。若,动词,比得上;赶得上。
(14)知:了解。
(15)视:看,比照。
(16)其人:那人,指那人的品质、德行修养。
(17)友:朋友。
(18)君:国君。
(19)所使:所派遣的使者。
(20)故:所以。
(21)居:交往;在一起。
(22)如:好像;如同。
(23)芝兰之室: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比喻良好的环境。
(24)即:就(是)。
(25)与之化:与之交融(融合),即与芝兰本身的香气融合在一起。化,同化,与……趋向一致。
(26)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鲍鱼,咸鱼。肆,商店;店铺。
(27)丹之所藏者:收藏储存朱砂的地方。漆之所藏者:收藏储存漆的地方。
(28)赤:形容词作动词,变红。黑:形容词作动词,变黑。
(29)是以:介词“以”的宾语“是”前置,以,因为。是,此;这。因此;所以。
(30)君子:有德行有修养的人。
(31)慎:慎重;谨慎。
(32)其所与处者:自己所结交的人和所处的环境。其,自己。与,动词,结交;亲附。处,居,置身。者,助词,……的(人、事、物)。
(33)焉:句末语气词。
《君子慎处》译文: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
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
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
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
就可以了。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
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所以说真
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就是说:聪明人不搞处女,搞完了要负责,沾上了甩不掉啊。所谓“慎”,乃是不能掉以轻心之意,不要以为对方是处女就认为很好骗,到头来倒霉的是你
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一个意思
一、译文
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相处,(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
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 就可以了。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
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但本身却也有鱼的腥臭味了;放丹砂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放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因此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居处的环境。
二、原文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三、出处
《孔子家语》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孔子家语》一书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人所撰,其书早佚。
唐颜师古注《汉书》时,曾指出二十七卷本“非今所有家语”。颜师古所云今本,乃三国时魏王肃收集并撰写的十卷本,王肃,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遍注儒家经典,是郑玄之后著名的经学大师。他主张微言大意,综合治经,反对郑玄不谈内容的文字训诂学派。
二、作品赏析
《孔子家语》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对研究儒家学派(主要是创始人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
同时,由于该书保存了不少古书中的有关记载,这对考证上古遗文,校勘先秦典籍,有着巨大的文献价值。其次书中的内容大都具有较强的叙事情,也就是说大多是有关孔子的逸闻趣事,所以,此书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的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慎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君子慎处原文」君子必慎其所处者》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92fl.cn/post/248419.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