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一团演员名单_莆仙戏一团新演员
在古旧的民居簇拥下,一个朴素的舞台,七八个演员,几十人观众,熟悉的莆仙戏曲,上演着熟悉的“柴头仔戏”。莆仙木偶戏古称兴化傀儡戏,俗称“柴头仔戏”,是中国古老的木偶戏剧种之一。
木偶戏是莆仙戏的“戏兄”
,历史比莆仙戏更悠久。

莆仙木偶戏流行于莆田市各地及其兴化方言区,是我国古老而珍贵的木偶戏剧种之一。是我国木偶戏和人戏产生的最早例证。

莆仙木偶戏古称兴化傀儡戏,俗称“柴头仔戏”。它流行于莆田市各地及其兴化方言区,是我国古老而珍贵的木偶戏剧种之一。

莆田平海赤坡忠良木偶剧团,是沿海资深的木偶戏表演剧团,已经在这个村庄连续演出了30多年。剧团负责人叫陈国良。

他说,从祖上开始,陈家就是靠木偶戏和莆仙戏谋生、发展,自己算得上“木偶世家”了。一套“柴头仔”,通常有18个木偶,价值2万多元。一个木偶,大约10到16根线。他的剧团,目前有8个人,算得上规模较大的木偶剧团。

2010 年11 月25日木偶戏入选“莆田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莆田的众多民俗活动中,“柴头仔戏”更是逢年过节、庙会或庆典等活动中最常见的传统节目之一。

传统的木偶戏,后台伴奏的乐手,有二胡,笛子,唢呐,锣鼓。大约在2000年的时候,木偶戏出现了电子液晶幻灯。陈国良购置了大屏幕的LED显示屏,代替原来的喷绘式布质舞台背景。他说,演戏的时候,显示屏当舞台背景,要什么图像,只要从电脑里下载,就可以根据剧情变换背景画面。

莆仙木偶戏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出现在舞台上时,就与民间宗教信仰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城镇乡村,寺、庙、宫、观由信仰而引发了各种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凡有祭祀、节。莆田的木偶戏和民俗活动都要请木偶戏演出,主要是人员少、花费廉、小型简便,既热闹又实惠,娱神又娱人,深受群众欢迎,因而不断发展繁盛。因此木偶艺术流传的历史,无疑是比莆仙戏早,至今还称木偶戏为“戏兄”。

在木偶戏剧团,许多人是从莆仙戏民间剧团过来的,有的人人在莆仙戏剧团和木偶剧团之间跑片,兼顾着。忠良木偶剧团的
陈国华
,以前是赫赫有名的莆仙戏一团
的演员,后来感觉木偶戏表演也一样有前途,就跳槽回老家的忠良剧团,开始改行做木偶戏。

在后台,他笛子、琐呐都会,人员不足或其他人临时有事,他就上台表演操作木偶,连演边唱,声情并茂,与剧团的同事一样的表演自如。

陈国良说,“柴头仔戏”目前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要想不被淘汰并且得到发展,就需要与时俱进。同时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好政策来保护它,让木偶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

如今,在莆田很少见到木偶戏表演了。
来源:林双华 陈国峰 网络
编辑:微莆田weiput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