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沐三握发_我一沐三握发
    
夏禹自涂山大会归来,在嵩山下的阳城建都后,对于臣庶愈加谦恭和虚心。每月的朔日,许多有知识、有身份的人前来朝见,夏禹必定要三问他们道:“诸大夫以为寡人有什么不够俭朴的吗?有什么不够勤勉的吗?有什么不够谦虚的吗?”
如果回答不够诚恳,夏禹就会说:“如果您知道寡人有什么奢侈的行为而不告诉我,就是教我以残道,是灭天下之教也!我生平最怨于人的,莫大于此也啊!”
这两句话是涂山大会时夏禹对诸侯们的演说词。后来每月必说,亦足见夏禹执政后的虚心了。
有时夏禹出行,看见耕田之人,他就会下车询问他们耕作的难易,收获的丰歉;问他们赋税的轻重,徭役的多少;问他们对国家的意见,心中的愿望。
那时夏禹已经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有时还要帮他们拉犁耕田。耕夫见了都说:“您已经跟我们爷爷的年龄相仿了,保护好身体就行,出不了这份力了。”
    
夏禹说:“其实我跟你们一起耕作,反而觉得年轻了许多,不仅不觉得出了多少力,而且觉得增加了许多力气!”临别时,还要再三向他们致意。
有时出访,走过一个只有十户人家的小邑,夏禹也要下车挨门挨户去访问。随从的人说:“各地的情况大同小异,何必要见邑就下车呢?”
夏禹说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何况十室,岂无忠信之士!寡人安敢不致敬吗?”
因此之故,各处士人仰慕夏禹的谦德,纷纷前来求见。有的陈说事务,有的指摘过失,有的通报情况,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夏禹对于这些人,无论何时,随到 随见,决不肯使他们有留滞在门口的苦恼。假使他们的话语说得很有道理,夏禹必定还要对他们深深拜谢。来见之人越多,夏禹亦越忙。 他的从人替他计算过:有一年夏天,夏禹正在沐浴,忽然有群众求见。他即忙辍沐,握发而出见。见过转来,刚要再沐,又有士来。他再次握发而出,如是者一天之中有三次。
    
又有一天,夏禹正在午餐,忽有百姓来访,他即忙将口中之饭吐了,就去见他。会客之后又去进食,又有客人来访,他又停下正吃的饭,出去会客;会完客转来,还没有坐下,门外又有人叫门,他便又出去相见。一顿饭放凉了加热,加热后又放凉,如是者七次。
护卫他的人不无夸张地说:“会客最多的一天,夏禹王跑进跑出,吐哺握发,足足有七十次之多!”这也足可见夏禹是如何虚心、谦逊,勤劳、好善,平易近人的了。
成语“一沐三握发”:沐:洗头。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