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反奉的真实目的(郭松龄如果不反奉,会有什么结果了)

和张学良关系那么亲密,绰号‘郭鬼子’的郭松龄为何起兵反叛?郭松龄,汉族人,据说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代,历史学家对他褒贬不一,很难有一个对他准确的评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关于郭松龄的照片,因为个子较高,皮肤白净,长得很像外国人,更是被奉军中看他不顺眼的人称作“郭鬼子”。郭松龄曾参加过多次战争,但
1925年12月,辽中县老达房乡,“奉天女杰”韩淑秀被张作霖还下令杀害。1925年11月,郭松龄起兵反奉,韩淑秀全力支持丈夫,但就在关键的时候,日本关东军突然增援奉军,导致郭松龄兵败而逃,最终两人在半路中被抓获,租后遇害身亡。
1925年12月,辽中县老达房乡,“奉天女杰”韩淑秀被张作霖还下令杀害。韩淑秀于1891年出生在奉天小东关,后来考入奉天女子师范学校学习,在校期间接受了同盟会的思想,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韩淑秀经人介绍与郭松龄相恋,两人于1912年结为夫妻,令人称道的是她曾经在法场救下郭松龄,被人称为“
张学良谈到郭松龄反奉,认为主要原因是“功高不能赏”。郭松龄在二次直奉战以后,并未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地位,在张学良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句话:打硬仗,都是我们(郭松龄,张学良)的人,受赏的,都是他们(张作霖亲信)的人。郭松龄反奉,算个大事,客观上起到了加速奉系军阀瓦解的作用。
1925年11月23日,郭松龄在滦州起兵,在杀掉奉系大将姜登选后,率七万原奉军精锐,一路势如破竹,攻占山海关、连山防线、锦州、直逼奉天,惊慌失措的张作霖一度准备逃离。郭松龄起兵反奉,是在一个多月前开始酝酿的,当时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张作霖的奉军都派人到日本观操。国民军的代表是韩复榘,奉军的首席代表是
原因佷多,最主要是政见不一致。
1925年11月21日晚,郭松龄在滦州起兵,发出讨伐张作霖的通电,提出三大主张: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是要求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杨宇霆;三是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导致郭松龄兵变得直接原因,就是他得知张作霖与日本人眉来眼去,商定由日本人提供军火,奉军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郭松龄竟然带着张家的子弟兵去造老张家的反,所以当时的《盛京时报》刊登署名“农民”的一副对联:论权、论势、论名、论利,老张家那点负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尔夫妻占得完全。张作霖对郭松龄恨之入骨,不仅将他处决,还将他剁去双脚,在奉天小河沿曝尸三日,并将其惨象拍成照片分发东三省全境。张学良目睹郭
郭松龄反奉其实反的是军阀割据。郭松龄受到的是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思想影响很深。希望国家走向复兴,走向共和。
1925年,郭松龄举兵反奉,张作霖大难临头,连老百姓都纷纷议论,“奉军黄到脖子上了”(当时奉军与郭军交战,无法识别敌我,为避免误伤,奉军每人脖子上围块黄布),意思是说奉军快完蛋了。可松井七夫、町野武马、仪峨诚也等日本顾问围在张作霖身边,帮助打气、出谋划策,不离不弃。为什么?一是因为张作霖下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