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的意思是什么意思(诲人不倦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呢)

诲人不倦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谁在“诲人不倦”?而谁是在“毁人不倦”?
“不倦”为不厌烦的意思!这两种不倦的行为,其社会影响力及社会效益显然是截然相反的。
“诲人不倦”,是指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就是经常帮助别人,感化别人,教育别人不感到疲倦的意思。
“毁人不倦”,没有这个成语!“毁人不倦”主要指不厌其烦地误人子弟言行,或者说其言行对他人有害,甚至从意识形态上把他人毁灭,是和诲人不倦相反的意思。
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能与正能量的恩师益友或高人交流,自然你是幸运的。
但是,要学会辨别这世面上坑蒙拐骗的“伪高手”,他们专门毁人不倦的地打着伪善的幌子 ,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用扭曲的三观来颠覆社会主流价值观,欺骗那些不明真相的群体,博人眼球。他们通常以伪造或吹嘘夸大事实为手段,或用绚烂的辞藻淹没大众的大脑。对于这种胡编乱造之徒,大家切记要擦亮眼镜,增长辨别能力。
千万不要把害人的“毁人不倦”,误判成育人的“诲人不倦”!那种该弘扬?那种该唾弃?
诲人不倦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呢
152. 论语·述而篇(二)
7.2 原文,
子曰:“默而识zhì之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①识(zhì):记住。
?
译文,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感悟,
“识”,解读成zhì,“记住”的意思。默默地记住,其实就是背诵记忆。自古就有“读书千遍,其意自现”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俗语。
但默记只是第一阶段,“熟”不一定能生“巧”,除了强记硬背,当然还少不了独立思考,别人的经验只能参考,融会贯通成自己能理解并且得心应手的知识才是王道。
具体到学习上,我觉得学文科,尤其是语言,是一定要背诵的,不读不背,不可能培养出自己的文风和语感,至于能到何等境界,那就看天赋了。
但在理科方面,比如数学题,强行记住一道题的步骤和答案,而不去理解它背后的逻辑,对解题和思辨能力其实毫无帮助。所以“默而识之”这句话还有一种解读就是是“默而识(shí)之”,“识”在这里的意思就成了“知道,晓得”,不需要“记得”步骤,而是要“晓得”怎么做。
《传习录》里有这样一段,有学生问王阳明读书读完了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王阳明答:“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可见在王阳明的词典里,“识zhì——记得”是最基本的,第二要义才是“识shí——晓得”,比“晓得”更高一层的是“明得”。“记”只是在脑子里了,会忘,忘了再学,那不是真正晓得;“明”是融汇在血液里,打通肌肉记忆的密码,永世不忘。
对不起,扯远了。
再回到原文,第二句“学而不厌”,不管我愿不愿意承认,再有兴趣和动力的学习,也需要坚持,有时候学习真的是枯燥的,要进入“废寝忘食”和“心流”的状态很难,特别是在这个诱惑太多的现代社会。所以才有那句“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开始时都是奋发图强的,学着学着难免就懈怠或者遇到瓶颈泄气了。功夫一旦间断,再要拾起来,需要很大勇气和动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到底是逼自己“日日不断练功”还是歇口气再继续?我也在摸索,因人而异吧。但“学而不厌”是肯定的,保持终身学习,就算老无所成,至少这一生是充实的,不枉人间走一遭。
第三句“诲人不倦”,从小留下的根深蒂固的“偏见”真的很难改变,我到现在一听到这四个字,第一反应还是小时候的误解——“毁”人不倦,还经常同学之间调侃。其实后来学了就知道“诲”字读huì,是孜孜不倦教诲的意思,只是先入为主的印象实在太过深刻。
我不是老师,但在教孩子的时候,我也时常反省自己,做到“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了吗?显然没有,或者做得远远不够。一道题讲了3遍以上,就不耐烦了,当时气不打一处来,事后反思自己,可能是孩子的能力尚未达到,拔苗助长了。然而,屡教不改,第二天继续重复,晚上再反思。
近来想到一个克制自己的办法,就是离远一点,把自己孩子当作其他孩子,说实话,我对着孩子的同学和朋友,那真是“宽容”多了,怎么一到自己孩子身上,就立刻变身“母老虎”呢?可能关心则乱吧。
碰到问题,不带情绪,一心一意帮他弄懂就好了,今天弄不懂,明天太阳照样升起来,说不定过个几天,他其他知识补充上来了,自然而然就懂了。先把这个放一放,先学别的能弄懂的,知识面螺旋上升,融会贯通,这也是一种“学而不厌”。
切忌死读书,读死书。再回过头通读这12个字,“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字字珠玑啊!把老师、学生的身份通通涵盖了,也把学习这点事都说明白了。碰到学习,就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有哪一个做到了吗?做到了多少呢?“何有于我哉?”,实在是妙!
不得不叹服,你孔大爷还是你孔大爷啊!
孔门十哲,
德行:颜回(子渊)、闵损(子骞)、
冉雍(仲弓)、冉耕(伯牛)
政事:仲由(子路)、冉求(子有)
文学:卜商(子夏)、言偃(子游)
言语:端木赐(子贡)、宰予(子我)

诲人不倦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周末愉快!今天说说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是孔子自学与治学的态度。这句话永远有效,只是人们把“默而识之”忘了。其实一个人只有具备百科全书式、终生学习的态度和好奇心,才能做到“诲人不倦”而不误人子弟,至少也可做一个被需要的人。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