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祚(国祚绵长)

国祚
轮到存在感很低的燕国了,一个没落的贵族的窝囊八百年(秦始皇之二十三)
燕国,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国祚八百二十二年。
要说燕国的历史成分,那可是妥妥的王宫贵族,当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弟弟召伯(召公奭)被封在燕地,成为燕国的首任国君,当然那时候不兴称君,单纯的把燕地当封地,接下来召公以下九世无名无谥无年份,过的非常低调,直到燕惠侯之后才有年份和谥号但仍然无名。直到前七世纪(公元前601-700年),燕国扩张,定都蓟(今天的北京市),才有了一些记载。
接下来就是不怎么长脸的几百年。
前七世纪,燕桓侯被山戎(河北北部的游牧民族,狩猎放牧为生,已灭)打到迁都,放弃了北京,跑到河北容城。
前664年,山戎又欺负燕国,燕庄公打不过,向好大哥齐国求援,齐桓公北伐山戎,得以保全燕国,燕庄公感激齐桓公,一路送别,直接送到齐国境内五十里,齐桓公说:“我不是天子,你这样不合适,我不能对燕国无礼。” 就把这五十里的齐国土地割让给燕国。好家伙,被人欺负有好大哥撑腰,不仅没付出什么代价,还让好礼的齐桓王割了五十里土地给燕国,这波赚了,但是不露脸。
前539年,燕惠公想除掉诸大夫而重用宋,但被大夫共同诛杀了宋,燕惠公慌了,一溜烟跑到大哥齐国那请求政-治避难。
前535年,晋平公和齐国高偃共同伐燕,护送燕惠公回国,可惜燕惠公刚回去就去世了。
前386年,好大哥齐国换了其它姓氏的君主,跟燕国的关系再也不似从前,之前护着,现在想揍就揍。
前380年,秦、魏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表面答应,暗地里集结军队突然袭击了燕国,直打到燕国都城100多公里外的桑丘。
前379年,燕国看齐国不顾往日情分,愤然换大哥,向三晋求援,三国迅速派兵伐齐,又打到桑丘。
前378年,齐国憋了一肚子气,又要拿燕国出气,燕国赶忙又求助新大哥,三晋再次攻齐,直到占领灵丘。
前373年,燕、齐在林营(一说林孤)交战,谁曾想,燕国居然打胜了,过去近600年,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前355年,齐国又打到燕国都城一百公里之外的易水,燕国反击,大败齐国。
大家可能会想,这成天求助大哥的燕国是怎么有脸称为战国七雄的,当然可以,虽然在与齐国交战的过程中,输多胜少,但是燕国从出现苏秦、出现了燕昭王,燕国终于开始长志气了。
前335年,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苏秦担任纵约长,并佩戴六国相印。
下文说一说锥刺股的苏秦。
国祚绵长
周公难解红楼梦,
推背图解国祚运。

国祚若旒
燕国的历代,战国七雄中血统最为尊贵。
燕国(前1044年-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燕国是周朝的支族。战国七雄之一,国祚八百二十二年。
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姬爽于燕地,是为燕召公。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北京)。前323年,燕易王称王。前316年,子之之乱,两年后,齐宣王借平乱之名,派大军灭燕。前312年,赵武灵王扶持公子职(燕昭王)归国登基,燕国复国。燕昭王广纳贤士,励精图治,任用乐毅合纵攻齐、秦开破东胡朝鲜,盛极一时。
燕昭王去世后,燕国迅速衰落。长平之战后,燕国企图趁火打劫,结果连败于赵国,沦为弱国。前228年,秦破赵都邯郸,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赢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联合赵代王嘉抵抗秦军,战败后,率公室卫军逃辽东。前222年,秦王赢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如果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记得点赞、收藏、关注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