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的诗词(曹寅的诗词何日对床)

曹寅的诗词
曹雪芹错了吗?今天我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红楼梦》考证:戚序本第六十三回,“芳官只得细细地唱了一支《赏花时》:翠凤毛翎帚叉,闲为仙人扫落花,……”。关键的重点,这出折子戏出自于汤显祖《邯郸梦.扫花.赏花时》,那么原文是这样的:“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曹雪芹错了吗?还是曹雪芹故意这样写的?
我们继续寻找“闲为仙人扫落花”的源头在哪里?李白诗《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其中有二句云: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但更为关键的在于《红楼梦》“闲为”应该是“闲与”一词,这里面又有什么玄机呢?
因为曹寅是这样说“闲为仙人扫落花”。曹寅的《楝亭诗钞》有《些山有诗谢梦,奉和二首,时亮生已南旋》二首,写到“遽然如可待,还写扫花图” 有自注:“余留别诗有’愿为筇竹杖’之句。些山集青莲句有’闲为仙人扫落花’,故及之。”所以曹寅自号:“西堂扫花行者” 。对应到《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在冯紫英家饮酒,有庚辰本眉批:“大海饮酒,西堂产九台灵芝日也。批书至此,宁不悲乎?”又有甲戌本眉批:“谁曾经过?叹叹!西堂故事。”
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推理:曹雪芹是故意把《赏花时》的戏词写成曹寅改的李白诗词。而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对应到《红楼梦》中是什么?黛玉葬花 !
我们现在的网络上经常出现推翻《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的后人曹雪芹,而他们的考证有一个特点,对于别人的考证是求全责备,要求是万无一失,不管证据链条,抓住一点推翻所有,而自己拿出来的证据却让人哭笑不得,有的时候真的是看不下去。
《红楼梦》有直接写曹家事,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证据,但非常重要。比如江宁甄家四次接驾,王家一次预备接驾,这对应康熙南巡江宁织造府四次接驾,杭州织造府一次预备接驾。孙文成在担任杭州织造之前,还担任过粤海关监督,负责管理各国朝贡,这和《红楼梦》王家一一对应,难道这也不是证据!
甄家给贾府送的礼物是上用的丝织品,对应甄家的原型主要指的是江宁织造,而脂砚斋明确告诉我们甄家四次接驾是《红楼梦》大纲目。
不仅如此《红楼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证据可以指向曹寅,特别是在贾政这个人物身上,这里我就不一一展开说明。
其实在乾隆时期,就有人提出《红楼梦》作者是曹寅的后人,袁枚《随园诗话》:康熙间,曹练(楝)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而作为佐证,许兆桂给女作家吴兰徽的《绛蘅秋》作序谓:乾隆庚戌秋,余至都门,……近有红楼梦》,……既至全陵,乃知作者曹雪芹为故尚衣后。
西清,雍正朝重臣鄂尔泰曾孙所著《桦叶述闻》:雪芹名沾,汉军也。其曾祖寅,字子清,号楝亭,康熙间名士,累官通政。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在清朝对于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还是儿子分不清,而曹学把曹雪芹的身份锁定在曹寅的孙子,这是不对的,可以先认定为曹寅的后人,而后再来细分。
曹寅的诗词何日对床
误入《全唐诗》的这首佳作,写尽了秋日的萧瑟和浪漫 ,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公元1703年,也就是清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已经完成斗鳌拜、削三藩、收台湾等主要KPI,对阵噶尔丹也三战三捷打得那小子找不到北,志得意满之下给自己放了个假,龙袍一挥下江南了,这趟南巡,老爷子没有找媳妇也没有抓贪官,而是找到江宁织造曹寅(曹雪芹祖父)。让他组织十来个人手编纂《全唐诗》,文人们的战斗力也是不俗,不到两年,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的《全唐诗》就编修好了,这首题为《过洞庭》的诗也被收录进去,而且毫无违和感。
后来,在一些学者多方考证以后,才终于证实,这首诗是元代作品,作者唐珙应为元末明初诗人,原题为《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人描写洞庭湖的诗篇也不少,其中不乏许多绝妙篇章。
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魄非凡、境界雄浑。
而唐珙的这首作品,虽不能说独占鳌头,却也不失为一首上乘之作。
西风起,秋夜凉,洞庭湖上风波恶,一夜之间白了发,小船轻轻晃荡,诗人喝得醉呼呼的,恍惚间他仿佛到了银河之上。船桨轻划,荡出一片灿烂星光。不知道这满船清梦会不会把水中的星星压着……
唐珙在历史上基本就是个小透明,但是一辈子能写下这一首诗,足矣!
PS:话说曹寅老爷子也是牛人,在满清文字狱大行其道之下,还敢收录这么一首诗,佩服佩服!

曹寅诗词七律诗词
秦淮名妓
柳如是,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名隐,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杨爱,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这位女子才华横溢,被推为“秦淮八艳”之首,其在音律、绘画方面都堪称一绝。清朝先后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的大书法家翁同龢在评价柳如是的书法时说:“铁腕拓银钩,奇气满纸。”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十分敬佩。 )
卞玉京( 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她出身于金陵秦淮官宦之家,卞玉京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沦落为歌妓,卞赛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十八岁时游吴门,居虎丘,往来于秦淮与苏州之间,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卞赛一般见客不善酬对,但如遇佳人知音,则谈吐如云,令人倾倒。 )
陈圆圆( 陈圆圆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相传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遂引清军入关。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
董小宛,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在绘画上有极大的天赋,在其15岁时画的《彩蝶图》现被收藏在无锡市博物馆,上有小宛题词,并有二方图章印记,还有近人评价很高的题诗。 )
马湘兰,据《秦淮广记》载,她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著称。她相貌虽不出众,“姿首如常人”,但“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马氏在绘画上造诣很高,当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共7句,记载在曹寅的《栋亭集》里。《历代画史汇传》中评价她的画技是“兰仿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袭其韵”。在北京故宫的书画精品中也间杂着马氏的兰花册页,发着独异的光彩,她的绘画在国外一直被视为珍品。在文学上马氏亦颇具才华,曾撰有《湘兰子集》诗二卷和《三生传》剧本。马氏多才多艺,还通音律,擅歌舞,并能自编自导戏剧。在教坊中她所教的戏班,能演出“西厢记全本”,随其学技者,备得真传。 )
顾横波( 明末清初鼎鼎大名的“秦淮八艳”中,顾横波是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她曾堂皇受诰封为“一品夫人”。她本名顾媚,字眉生,又名顾眉,号横波,又号智珠、善才君,亦号梅生,人称“横波夫人”,顾横波“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支轻亚”,她通晓文史,工于诗画,所绘山水天然秀绝,尤其善画兰花,十七岁时所绘《兰花图》扇面今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
李香君( 李香君,又名李香,南京人,自幼被当时的秦淮名妓李贞丽收为养女,13岁从吴人周如松学习歌舞,尽得其音节,能演唱“临川四梦”传奇。李香君身边时时带着一把绢扇,扇面是洁白的素绢,上面绘着一幅色彩浓艳的桃花图,故称之为“桃花扇”。扇面上的桃花,并非染料所画,而是以李香君的鲜血写成,上面凝结着她与情郎侯方域缠绵哀艳的爱情故事,也是她此生全部的希冀所在。李香君爱慕侯方域的一表人才,更欣赏他的气节道义,并鼓励他与权臣阮大铖划清界限,退还阮大铖的馈赠,支持他去投奔史可法的抗清斗争,为此她洗尽铅华,闭门谢客,等候侯方域归来。后来,李香君为逃避清军,一路颠沛,辛苦不胜,终于病倒,弥留之际,她挣扎着让好友卞玉京为自己剪下一绺青丝,小心翼翼地用红绫包好,再把它绑在比生命还珍贵的桃花扇上,然后交给卞玉京,请她转交给侯方域,并留下遗言说:“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
寇白门( 寇白门寇白门又名寇湄,南京人,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之一,其寇家是著名的世娼之家,她是寇家历代名妓中佼佼者,。寇白门的命运是秦淮八艳中最悲惨的。崇祯十五年(1642年)暮春,和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相识,几次交往后,答应朱氏提出婚娶。是年秋夜,17岁的寇白门浓妆重彩地登上了花轿。顺治二年时,清军南下,朱国弼被清廷软禁。朱国弼为了活命,打算把家里所有的歌姬婢女全卖掉来赎他的性命时,寇白门尽管痛心朱国弼的薄情寡义,在和朱国弼决断后,仍然为朱国弼筹措了两万两黄金,为朱国弼赎了身。自此,寇白门又回到了秦淮歌楼里,日日醉生梦死与文人墨客往来酒酣诗热,后不幸卧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