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为什么不杀宇文化及
本文目录
隋炀帝为什么最后会死在宇文化及手上?
隋炀帝违反了帝王之术的准则,所以后来就被宇文化及给杀死了。其实一个帝王的能力决定了他以后是否能够当好皇帝,而隋炀帝对于不同事件的容忍也决定了他究竟会当多久的皇帝。他想下江都,然后大将军就来劝阻他,但是他没有听劝,反而将大将军当庭打死。而后奉信郎劝说被卸掉了下巴,然后斩首。在遇到了许多劝他的人之后,他都没有听劝,反而和这些人唱反调。
死前的愤慨
而且他在宇文化及等亲信的簇拥之下,带着朝臣以及精锐的来到江都。而他在带着大军去江都的时候,他的表哥就趁虚而入。然后突袭了长安,轻松的将关东地区占据了,并且以这个地方为基地占据了天下。一年之后他就被曾经拥护自己的宇文兄弟所杀害,临终之前他还觉得有些愤慨。他觉得自己虽然有负百姓,但是对这些人向来都是有求必应,而且从来都没有对他们厚此薄彼,他们为什么会背叛自己。
反面人物的典型
同时杨广也觉得自己也死得非常的憋屈,但是他的死一点都不冤,例如他骄奢淫逸,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罪名。而他虽然很聪明,但是在一些小事上却特别的糊涂,这也注定他最后会被背叛。杨广是一个彻底的反面典型,他很有天资,而且也很敏锐。同时他本人也非常的努力,学富五车,因为个人爱好,就让文人编撰数10万书籍。
自大
而他少年的时候就被父亲委派重任,在众多兄弟中,他的个人功绩具是最成功的。但是他恃才傲物,也正是因为太聪明了,所以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非常的自信,而且还很自大,做什么事情都唯我独尊,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才会死在自己人手上。
隋炀帝为何被杀?
被手下大臣宇文化及为首叛军谋杀。
因为北方大乱,隋炀帝不敢北归,而随隋炀帝南下的禁军都是关中人,这时管领禁军的武贲郎将司马德戡恐难驾驭,索性乘机煽动禁军叛乱,宇文化及同谋,将隋炀帝诛杀。
杨广晚年,既没有像陈后主那样做个长城公,也没有把带在身边的毒药派上用场。大业十四年三月,杨广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
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杨广闻变,仓皇换装,逃入西阁。
被叛军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逮获,杨广欲饮毒酒自尽,叛军不许,遂命令狐行达将其缢弑,时年五十岁。杨广造成的大乱,使华夏人口锐减到两百余万户。
扩展资料
蒙曼评价隋炀帝说:“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
“确实,隋炀帝有功,但是无德。所谓无德,就是不识人君之大体,不知道君、臣、民之间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关系。也就是内圣不足吧。隋炀帝是个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这种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在他对于自身建功立业的狂热追求上。
事实上,正是因为隋炀帝盲目追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业绩,忽略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忽略了人民的幸福感,才会有滥用民力的行为,才会有最终的失败。帝王这种形式的纵欲带来的灾难,远大于追求个人享乐所带来的灾难。“
郑振铎:“杨广虽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炀帝
宇文化及为什么杀杨广?
宇文化及之所以要杀杨广,主要是他自己的野心,他早就想要这个位子。当时,隋炀帝的暴政引发民怨,作为宠臣的宇文化及看到了自己也有称帝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宇文化及,本姓破野头,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人。隋朝末年群雄之一,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孙,左卫大将军宇文述长子。
遭擒授首
此前,齐州农民义军首领王薄听说宇文化及携带着无数金银财宝,曾伪装成降附的样子投靠他,以便寻找机会夺其财富。
到了这时,王薄却私引窦建德进了城,活捉了宇文化及,并俘虏了他的部众。随后,将他装入囚车,押送到河间。窦建德列举了他弑君害民的种种罪行,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一一砍下了脑袋。
当时,突厥人也对宇文化及恨之入骨。窦建德不敢得罪突厥人,便将宇文化及的头颅送到了突厥义成公主那,被悬挂在突厥的王廷中。
有人说宇文化及是杀害隋炀帝的凶手,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呢?
杨广的精神防线已经垮掉了,他把每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抓紧最后一点时间,来享受这人间的良辰美景,声色犬马。有时候,杨广会对着镜子发呆,然后问自己身边的人说,“我这脖子不错,不知道是谁会砍下去?”(“好头颈,谁当斫之?”《资治通鉴.唐纪一》)杨广周围的人心已散,队伍也不好带了。
他周围几乎所有的近臣和卫队,都是关中人。从关中一路追随杨广来到江南,结果在江都被困,一困就是一年多。这些关中子弟,听闻李渊定鼎关中,方寸已乱,思乡之情不在话下。公元618年三月,看到士兵的普遍的思乡心切,一个叫做宇文化及的人有想法了。
宇文化及,就是前文提到的讨伐杨玄感的隋朝大将宇文述的儿子。宇文述和宇文化及虽然也姓宇文,但和宇文泰皇族却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们甚至连民族属性都不同,宇文泰家族是鲜卑人,而宇文述和宇文化及则是匈奴人。
宇文化及家之前也不姓“宇文”,而是姓“破野头”,后来宇文化及的祖上为鲜卑贵族当仆人,他们家才随主人一起姓了“宇文”。宇文化及的老爸宇文述,早年追随杨坚,并且在韦孝宽讨伐尉迟迥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到了隋朝开国,宇文述受到杨坚的重用,全家人也都跟着飞黄腾达。正因为如此,宇文化及从小个性乖张,飞扬跋扈,在京城属于没人敢惹的主儿,人送外号“轻薄公子”。宇文化及这位公子哥,后来傍上了太子杨广,两个人的关系越走越近。
不过,就像杨玄感一样,天下大乱的当口,宇文化及也想火中取栗,在这个空前大变局之中试试自己的手气。士兵们的思乡心切,终于酿成了一场兵变。乱军之中,宇文化及将惊弓之鸟一样的杨广勒死。杨广终于解脱了,挥手告别了这个满眼苦痛与挫败的个人现实世界。
宇文化及出身显赫,他的父亲是隋朝时期赫赫有名的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也就是说宇文化及是个顶级官二代。在娱乐活动贫瘠的古代,宇文化及这个官二代最大的爱好就是骑着马在长安街道上肆无忌惮的跑来跑去,看着慌乱躲避着自己的长安百姓哈哈大笑,久之长安百姓将其称为“轻薄公子”。后来杨广被隋文帝封为太子,宇文化及成为了东宫的禁卫官,成功的傍上了太子杨广的大腿,深得杨广的器重。
宇文化及真的是杀害隋炀帝的凶手吗?
当然,如果细细分析前因后果,这件事也是逐步放大的一个过程,宇文化及也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一开始,隋炀帝身边的负责禁卫安全的骁果军因为大多是关中人,都想回乡,所以打算叛逃,其将领司马德戡打算借士兵叛逃的想法煽动他们叛乱,抢掠财物后西归关中,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认为当时天下已乱,不要满足于小打小闹,要趁机造反成所谓的“帝王之业”,司马德戡等人被他说动,但是觉得要找宇文化及当叛乱的首领,他们商定之后才告诉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起初听到的时候大为害怕,面色也变了,汗也流了下来,过了好久神情才安定,但是最终他答应了做这个叛乱首领。
所以,这是一个从(1)个别叛逃→(2)抢一笔钱西归→(3)弑君造反一步步扩大化的事件,而宇文化及也是被密谋者推上首领之位的。
然而,毕竟宇文化及是不折不扣的叛变的首领,后来也是他下令缢杀隋炀帝,所以他的凶手罪名是无法逃避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史书称“其江都杀逆之事,智及之谋也”,这件事的策划者与重要参与者宇文智及的罪责不逊于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的另一个弟弟宇文士及的妻子是隋炀帝的长女南阳公主,进入唐朝,宇文士及与南阳公主都在洛阳,士及想与南阳公主相见复合,公主回答:”我与你是仇家,现在之所以不手刃你,只是因为谋逆之日,你不预先知道罢了。”
南阳公主的决绝,正因为她认定了宇文化及宇文智及是杀害自己父亲隋炀帝的凶手,这也是当时乃至后世人们的普遍的认知。
此时,距离隋炀帝进驻江都已经一年多的时间,正好又处于青黄不接的时节,补给得不到补充,军心进一步涣散。
至于杨广,每日里便是以酒度日,醉看宫廷歌舞,夜晚则倒提棍棒,在行宫之中四处游荡,偶尔驻足停留,便仰望明月,声嘶竭力,长啸不止。
命令的弊端,在护卫杨广的骁果之中传开,经过不同的人一番解析之后,就演化成了一道颇具杀伤力的流言。又在总领骁果的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的嘴里盘桓了一下后,就成了一把利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为什么不杀宇文化及》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92fl.cn/post/241298.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