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篇压全唐」孤篇压全唐之称的著作
本文目录
- 《春江花月夜》有什么文学价值?为何被称为孤篇压全唐?
- 《春江花月夜》何以能孤篇压全唐 可以简略一点
- “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 《全唐诗》中“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人是谁?
- 被喻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是哪一首?
《春江花月夜》有什么文学价值?为何被称为孤篇压全唐?
谢邀:
开篇明义,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被誉为“一代文学”。唐诗以其特有的划时代的艺术魅力和思想高度,铸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在唐诗的百花园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确实是一朵琪花瑶草。
有人认为张若虚的这首诗是唐诗中的巅峰之作,其实这是闻一多先生对这首诗的赞誉和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的原话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张若虚,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而得到“孤篇横绝全唐”的美誉,并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诗歌史上的杰出地位。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沿用南朝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明月为抒情主体,以春江为场景,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诗意境界,描绘了一幅诗情画意、流光溢彩的春江月夜图。
《春江花月夜》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该诗洗净了六朝宫体诗的铅华,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开篇对江景和明月的描写。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春天的晚上,月光如水般洒在江面上,江面摇曳着粼粼的波光,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开篇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造势恢弘,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了潮水与海水相连,水天相接的地方,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两句意境深远,不同凡响,壮丽非凡,有引领全文的气势,确实是描写夜晚、明月、江水的不同寻常的佳句。
只有有过切身的体会,身临其境的感受才会有如此真实的情景再现。可以设想,诗人站在春江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无边无际的江潮,很自然地勾起了张若虚的情思。有学者认为,诗人张若虚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
良辰美景自古就是诗人赞美的主题,张若虚又在诗中以自己的视角写出了一位思妇的心理,反问句的出现,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在融情于景中将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高度赞美。
诗人由江潮联系到情思和心潮,层层递进,将眼前的明月夜的江潮和纯洁的爱情揉捏交织起来,把诗情画意和人生感悟融于一体,情景交融,景情并茂。
诗人明线里是在写月亮的起落升降,暗线里写诗人完整的心路历程,一明一暗两条线交织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将语言的表达和使用发挥到了极致,出神入化般的表现手法将全诗推向了至高的境界。
全篇以春江潮水明月夜为起点,以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终结,让全诗又多了一份意境悠远,也增添了无限美好的遐思。以月开始,以月终结,从月亮在江面上升起到月光洒满树林,带着离情落下。
纵观《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情感纽带,纵贯首尾,诗情随着明月的升降而起伏曲折。
明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光的照耀下,诗人以立足点为C位,将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鸿雁、游鱼,思妇及游子这些视觉体验统统摄纳进画面,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点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春江花月夜》的韵律节奏的谐美也是该诗的一大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艺术震撼力,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读这首诗,能给人带来了极致的视听体验。可以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像一把打开盛唐诗歌的大门金钥匙。
本诗中也出现了许多传诵至今的优美诗句,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如“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等,仅从这一点来说,这首诗的高度就已经非比寻常了。
此外,诗中还用明喻、借喻、拟人、对比、映衬、对仗、叠字、设问、象征等手法,使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比起前人来,是更为丰富了。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也超越了那些抒写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张若虚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
张若虚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唯美动人的诗歌意境。
“春江花月夜”是一个画面,也是一个故事,更是“春、江、花、月、夜”这五个独立存在而又有机统一的整体。张若虚超凡绝伦的艺术表现手法让这首《春江花月夜》成为永恒,成为经典。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也是唐诗中的恢弘之作,高峰之作。而“孤篇横绝全唐”这一美誉,与《春江花月夜》来说,是中肯而贴切的,也是实至名归的。
《春江花月夜》何以能孤篇压全唐 可以简略一点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语句清新优美,把春、江、花、月、夜等景象写得静谧美好,全诗连用十四个“月”,丝毫不显重复和单调。清末学者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所谓“孤篇压全唐”由此而来。
它是一首七言歌行体诗,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张若虚只有两篇诗作流传下来,其一就是《春江花月夜》,千古绝唱,所以后人对其有“孤篇压全唐”之誉。
扩展资料: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比《春江花月夜》写得好的诗多了去了,关键是这首诗的特别在哪?才称得上“孤篇压全唐”?
以陈子昂为代表的初唐诗人反对“齐梁体”,主张“建安风骨”。
齐梁体,是南朝齐、梁时代出现的一种诗风。在此期间,诗歌内容多以吟咏风云、月露,题材狭窄;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辞藻巧艳。其实齐梁体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丰富的表现力造就了盛唐的诗歌高度。齐梁体的真正问题在哪?并不在于繁复优美,而在于“兴寄都绝”,不说浩然正事。
那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在这个关键的节点做出了自己的尝试。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就是齐梁体。所描述的景色、闺怨、征人,也是齐梁体常用题材。 这些都是六朝诗风的延续。但是他有所发展,而且他的发展代表了唐诗未来的走向:对宏大主旨的关注。他用“彩丽竞繁”的诗风写了一个大大的主题:对时间的关注。这种厚重的主题,是齐梁体从未有过的。
闻一多先生谈到《春江花月夜》,还说过这首诗是“宫体诗的救赎”,在当时的背景下,挽救了齐梁体被唾弃的命运。
在这之前有齐梁闺阁诗,也有感叹时光飞逝的诗,但是真正把繁复艳丽的写法和宏大主旨相结合的就是从张若虚这首开始,并开创了盛唐古风,格律诗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的局面。关键时候的关键创新,所以说它“孤篇盖全唐”。
《全唐诗》中“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人是谁?
张若虚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正是找写诗题材的好节日,当张若虚逛到明月桥时,恰好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女子名叫辛夷。他们两个一见钟情,可惜两人还没开始说上话,张若虚就去世了,但是对辛夷的牵挂使他不愿转世投胎,就想见一见辛夷才肯转世,他的执着感动了得道成仙的草娥,于是帮他起死回生,张若虚复活后在明月桥下约辛夷相见,虽然此时的辛夷已经是66岁的老妇人,张若虚心中各种难以释怀的感情有感而发,得出此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这张若虚的名字令人感到陌生是正常的,他名气不如李白杜甫那些大诗人的大,流传下来的诗也仅仅只有两首,这其中被誉为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一首。而且他本人在世的时候甚至可以用默默无闻来形容,这诗也是突然在五百多年后的明朝才火了起来的。
这操作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跟那些伟大画家注定有着凄惨身世但只要一死画作必然炒上天的操作简直一模一样阿,也不知道他们在天上看着会不会感觉有点嘲讽。生前不被肯定,仅能隔着异世界抱着没啥卵用的身后名。
又因为这个诗实在太让人惊艳了,所以现在我们为了它又特意演变创作了一首曲子,原本呢是首琵琶独奏曲,那会还叫《夕阳箫鼓》,不过在1925年,这首曲子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流传到了现在。
被喻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是哪一首?
被喻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孤篇盖全唐”是古人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清末学者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也推崇有加,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他对这首诗的推崇主要在于诗中“敻绝的宇宙意识”。
-
《春江花月夜》全文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孤篇压全唐」孤篇压全唐之称的著作》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92fl.cn/post/247705.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