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创造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古印度创造的文字是什么?
本文目录
古代印度自公元前第1千年中叶至公元8世纪使用的文字。主要见于印度各地出土文物及石刻上。在此之前,哈拉帕文化时期,印度河流域曾产生过象形文字,但随哈拉帕文化的结束而绝迹。前第 1千年中叶、雅利安人建立国家,才逐渐产生字母系统的文字,此即古印度文字的开始,其记述的语言主要为雅利安语的梵语和俗语。8~9世纪时,中国造纸术传入南亚,纸写典籍逐渐增多,古雅利安语逐渐发展为近代印地语,古代字母亦为近代字母取代,古印度文字逐渐不为人知。19世纪后,有关铭文和文献陆续被发现,1837年英国学者J.普林塞普(1799~1840)释读阿育王铭文成功,同时,印欧语系和古雅利安语的研究也有重大发展,这样就奠定了古印度文字研究的基础。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古印度文字曾使用多种字母(或字体),以记录古雅利安语(又称印度 -雅利安语)的各类语言、方言以及南印度的不属古雅利安语的土著语言,演变相当复杂。大体而言,古印度文字使用了两类字母:婆罗谜字母和伽罗斯底字母,两者皆来源于西亚的阿拉美亚字母。婆罗谜字母在印度的使用较伽罗斯底字母为早,可能为两河流域旅印的商人带入,前7~前6世纪间已有流传,但当时书写材料多为棕叶之类,今已毫无留存;伽罗斯底字母(或译佉卢字母)状如驴唇,又称驴唇体,大约在波斯统治中亚及印度西北边境时传入(前5世纪),仅使用于印度西北一带。现存婆罗谜字母和伽罗斯底字母的最早铭文皆见于阿育王石刻和石柱,两体并用,可见当时文字并未统一。以后婆罗谜字母又演变为多种不同字体,主要有悉昙体和蓝查体,7世纪后又形成天城体,行用至今。伽罗斯底字母至3世纪后即不再使用。此外,在印度南部还有用婆罗谜字母书写的古泰米尔铭文,其语言属于非雅利安语的土著语言(达罗毗荼语),这是20世纪有关古印度文字的新发现之一。现已知古泰米尔文铭文约76件。近年阿里卡梅杜遗址发现了20余件陶器上的题铭,对研究印度南部的历史及土著文化很有帮助。古印度文字随佛教和印度文化传入中亚、东南亚诸国,对各国文字发展有一定影响。
提起印度这个国家,或许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除了是火车开挂现象之外,还有就是什么都得跟中国较一下劲儿。但实际上,印度也是同中国一样,同属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也曾经创造国辉煌的文化。在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印度人创造了印度河文明。
数字
古印度人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们发明了1-9的数字,而中国人却没有做到。这里并不是说我们古代人不聪明,或许是和文化有关。在印度古代,大约公元三世纪的时候,他们发明了数字,然而最重要的“0”却没有意识到,0的发现是之后很久的事情了。
实际上,现在世界上多数十进制的数字系统都来源于印度,然而遗憾的是,至今却没有多少人知道所谓的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真实的情况是,历史上古代印度人发明这套数字系统后,被阿拉伯人捡了个漏,他们引入印度的这套数字系统。随着阿拉伯人的使用和推广,人们渐渐的以为使他们发明的。
关于数字“0”,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历史故事。即使到了公元前1500年左右,数学家们也是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0的存在和重要性。话说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数学家在印度人的算数书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兴奋极了。原因在于有了这个数字之后,对数做计算很方便。
印度古建筑
然而,当时的教皇却认为“0”就像一个怪物,下令不允许使用。如果有人使用,就是亵渎上帝,这个帽子可大了,要知道当时西方的教皇权力比皇帝还大,谁敢惹啊?然而,一纸禁令,终究禁不住“0”的重要性,时间流逝,罗马数字竟然被阿拉伯数字代替而淘汰!
当然,关于数字0的重要性而言,中国古代也是有发现。“0”在我国古代叫做金元数字,意即极为珍贵的数字。当然了,我国古代数学成就也是成绩斐然的,比如说《九章算术》以及《周髀算经》等等古老数学书籍。还创造了解勾股形、重差等新的数学方法。
另外《孙子算经》、《五曹算经》以及《数术记遗》等等极为珍贵的孤本流传至今,这也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现存于世的最早印刷本数学著作。
中国:汉字,古代巴比伦:楔形文字,古代埃及:象形、祭祀体文字、世俗体文字、科普特文字,古代印度:印章文字。
扩展资料:
古埃及文字的形体的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
1、象形文字: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构成体系的古埃及文字材料,是象形文字(也称圣书体),这种文字体系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
2、祭祀体文字:为实用和方便起见,书吏又将象形文字的符号外形加以简化,创造了祭祀体文字(也称僧侣体)。
3、世俗体文字:它是祭祀体文字的草写形式。与祭祀体文字对比,世俗体文字的连写形式更简单,已不具有图画特点,它的书写方向保留了祭祀体文字的传统。固定从右往左。
4、科普特文字:它是古埃及文字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的文字,深受希腊文、圣经文学的影响。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所创,是已知最古老的拼音文字。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雏形产生,多为图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统成熟,字形简化抽象化。
古代印度河流域已有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因此称为印章文字。已发掘的印章共有二千多枚。其中很多符号是象形的,可能还处在象形文字阶段,但又因有表音节和重音的符号,所以也被认为是向字母文字过渡的表音文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文明古国
百度百科-祭祀体文字
百度百科-汉字
百度百科-楔形文字
百度百科-印章文字
现能见到最早的,是被称为“哈拉本”文字的印章文字,应早于前2000年。是一种刻划在一枚枚印章上的象形文字。
前第 1千年中叶、雅利安人建立国家,才逐渐产生字母系统的文字,其记述的语言主要为雅利安语的梵语和俗语。
8~9世纪时,中国造纸术传入南亚,纸写典籍逐渐增多,古雅利安语逐渐发展为近代印地语。
LS不对!!,使用楔形文字的主要是苏美尔语,亚述语,巴比仑语,古波斯语,赫梯语等等...
印度主要使用天城体文,其来源据说是中东的阿拉美文(和现代的希伯来文基本一样),而阿拉美文来自腓尼基文
梵文
拼音 fàn wén
不仅是印度的古典语言,也是佛教的经典语言(悉昙体)。梵文佛典起初是书写于贝多罗树叶上,故又称“贝叶经”。 梵文为印度雅利安语的早期(约公元前1000年)名称。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礼仪而分毫不差地保存下来。19世纪时梵语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语种。唐僧(唐三藏法师)玄奘取经时的经书都是用悉昙梵文写的。
梵文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随着佛经的翻译,很多梵文词汇进入了汉语,如:佛、菩萨、菩提、涅盘、觉悟、禅定、刹那等。新疆的焉耆回族自治县最初叫ageni,源于古印度的“火”字。
[编辑本段]梵文字母及拼写规则
梵文从十二世纪开始使用天城体字母,每个辅音字母都含固定的元音a音,辅音与其它元音拼写的时候,将元音符号分别写在字母的前面、后面、上面或者是下面。
表示纯辅音、鼻音或呼气音的时候使用符号表示。
当元音出现在单词前面的时候使用独立的元音字母。
每个梵文字母顶部都有一条横线,拼写的时候把字母连在一起。
[编辑本段]梵文的辅音串字母
辅音串字母在梵文里,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连续的辅音出现,就用半个辅音字母或者是辅音字母的其中一部分紧密结合在一起,组成辅音串字母,辅音串字母的辅音数目是两个起五个止,辅音串字母一般可以将包含的辅音辨别出来,但有的辅音串字母辨别困难,必须要强记,梵文一共有一千多个辅音串字母,辅音串字母是学习梵文拼写的主要难点。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古印度创造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古印度创造的文字是什么?》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92fl.cn/post/248313.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