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降汉的诏书原文图片」南越王降汉诏书高清图片
本文目录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前进岭南百越之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任嚣病亡,赵佗即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
秦朝灭亡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夏,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
吕后七年(前181年)秋,吕后临朝,发布了禁止和南越交界的地区对南越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于是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攻占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
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赵佗去世,享年约一百馀岁,葬于番禺(今广州)。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赵佗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作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万大军的副帅,一直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一共统治岭南81年。
扩展资料
赵佗先人墓地:汉文帝派人修建,在今石家庄市新华区赵陵铺镇,2006年重修为赵佗公园。位于石家庄市赵陵铺镇的赵佗先人墓原有72座墓冢,蔚为壮观,“获鹿八景”中“烟树苍茫锁赵陵”就形象地反映了昔日赵佗先人墓的景色。
由于年代久远,赵佗先人墓遭到严重毁坏,现仅存主墓一座。墓呈南北走向,长50米,宽7米,墓顶南北隆起,呈马鞍状,有清代墓碑一方,上书“西汉南粤王赵佗先人之墓”。1956年9月被列为石家庄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7月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佗
汉文帝赐南越王赵佗书
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心劳意。朕高皇帝侧室之子,弃外奉北藩于代,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日进不衰,以故谆乎治。诸吕为变故乱法,不能独制,乃取他姓子为孝惠皇帝嗣。赖宗庙之灵,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
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家。
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之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地。朕不能擅变焉。吏曰:得王之土,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领以南,王自治之。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愿与王分弃前患,终今以来,通使如故。
故使贾,谕告王朕意,王亦受之,毋为寇灾矣,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遗王,愿王听乐娱忧,存问邻国。
汉献帝禅位图《汉献帝退位诏书》
(汉献帝刘协 公元220年)
退位诏曰:“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
白话文:
退位诏书说:“朕在皇帝位上有三十二年了,遭遇了大汉天下的震荡倾覆,幸亏有历代列祖列宗的神灵保佑,才能在危险中重新生存下来。但是朕抬头瞻仰天象,低头俯察天下民心,大汉的天命已经到尽头了,天命现在应验到了曹氏。从前魏王曹公对大汉立有盖世功勋,今日的魏王曹公丕的才能光耀天地,德行传播四海,正好应验了天命,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天下的士民百姓全都相信。天道的运行,以天下人的公利为目的,所以天子必须要选贤任能,所以上古贤王唐尧不因为私心,而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他的好名声流芳百世。现在朕非常羡慕唐尧,要效仿尧帝的禅让之礼,将皇帝之位禅让给魏王曹丕。”
《汉献帝退位诏书》的发布人和历史背景
《汉献帝退位诏书》的发布人刘协,生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东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即位,东汉王朝末代皇帝。
刘协一生命运多舛,即位后朝政先被权臣董卓把持,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又一次挟持了他。刘协后来逃出长安,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迫禅让于曹丕。
汉献帝刘协被曹丕贬为山阳公,居住在山阳城(今河南焦作)。他倍感世态炎凉,人生如梦,超凡脱俗,大彻大悟,遂抛弃帝王之尊,甘心与民同忧,躬耕菜圃,济世悬壶,虽当过窝囊皇帝,却变为称职“郎中”,身融入田园山水,心远离深宫重楼,涉足农桑,访贫问苦,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由此流传下了很多传奇故事。焦作一带的民众为了纪念他,形成了许多有趣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曹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曹魏以皇帝之礼将刘协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后世称他为汉献帝。“献”字在在中国古代有明智、智慧的意思,说明曹魏的皇帝和朝野上下、天下百姓还是很欣赏刘协在历史转折关头做出的明智之举,后世对刘协有“不负苍生”的评价,还是很贴切的。
《汉献帝退位诏书》是自秦朝以来中国历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部亡国天子退位诏书,但不在陈寿《三国志》原文,而是被南朝宋历史学家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引用。
《汉献帝退位诏书》一文中大肆赞颂天命已在曹魏,自己以追崇尧帝禅让的典故为名,将汉朝皇帝之位禅让给魏王曹丕,并说这是顺应天命,顺乎天下人心的明智之举,全篇看不见作为一位亡国之君丝毫的忧伤和悲哀,而是充满了欣喜之情,这也可能是刘协当了半辈子傀儡皇帝后的一种解脱吧!刘协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自嘲:百尺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不是诏书,是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
“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
意思是: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
扩展资料:
秦王想杀掉相国吕不韦,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劳,还有很多宾客辩士为他说情,所以秦王不忍心处罚吕不韦。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等到齐人茅焦劝说秦王,秦王这才到雍地迎接赵太后,使她又回归咸阳,但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吕不韦死后,他的门客害怕秦王,当时叫吕母墓,所以当时秦王派人寻找吕不韦坟墓而一无所获。
赵佗的孙子赵胡当了南越王。
这时闽越王郢发动战争,攻打南越边境城镇,赵胡派人向汉天子写信说:“南越和闽越都是汉朝的藩臣,不能擅自发兵相互攻击。
如今闽越发兵侵犯臣,臣不敢发兵抗击,希望天子下诏书处理这事。”
于是天子赞扬南越有忠义行为,遵守职责和盟约,为他们出兵,派遣两位将军前去讨伐闽越。汉军还没越过阳山岭,闽越王的弟弟馀善杀死了郢,投降了汉朝,于是停止了讨伐行动。
汉天子派庄助去向南越王讲明朝廷的意思,赵胡深深叩头说:“天子是为臣发兵讨伐闽越的,就是臣死了也无法报答天子的恩德!”赵胡就派太子婴齐到朝廷去充当宿卫。他又对庄助说:“国家刚刚遭受敌人的侵略,请使者先走吧。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南越王降汉的诏书原文图片」南越王降汉诏书高清图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92fl.cn/post/255208.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