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欣蕊」冯欣蕊的简历
本文目录
总共只有七届
第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奖名单
2008年09月10日
2000年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京韵大鼓《千秋业》 种玉杰 北京
乐亭大鼓《昭君出塞》 王淑玲 北京
上海说唱《新上海游》 黄永生 上海
京韵大鼓《宝玉娶亲》
赵学义 天津
京韵大鼓《华容道》
张秋萍 天津
西河大鼓《百亭争秀》
郝秀洁 天津
京韵大鼓《剑阁闻铃》 刘春爱 天津
谐剧《狗的问题》 凌宗魁 重庆
相声《夸夫》 马云路 刘际 河北
武乡琴书《爱哼哼喜唱心连心》 马小平 山西
好来宝《冠军之马赞歌》 道尔吉仁钦 内蒙古
相声《说说心里话》 陈寒柏 王敏 辽宁
二人转《矬乡长》 杨宏伟 董连海 吉林
二人转《西厢幽会》 阎书平 佟长江 吉林
山东琴书《生灵叹》 杨珀 姚忠贤 山东
相声《懒汉糖葫芦》 唐爱国 齐立强 山东
苏州弹词《四郎尽忠》 金丽生 赵慧兰 江苏
苏州弹词开篇《倾杯?石城春望》 盛小云 江苏
绍兴莲花落《分爹》 翁仁康 浙江
河南坠子《清廉石》 王小岳 河南
相声《喜丧》 杨奇志 大 兵 湖南
粤曲《祝福》 陈玲玉 广东
粤曲《南粤欢歌》 梁玉嵘 广东
粤曲《别恨寄残红》 何 萍 广东
小品《登记》 张廷玉 四川
评书《人命关天》 叶景林 解放军
相声《关上门说》 句号 解放军
评书《特殊的仪式》 刘朝 武警
陕西快板《万里寻亲》 张保和 武警
对口快板《我为祖国守大桥》 张令军 秋实 武警
2000年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
京韵大鼓《花木兰》 赵其昌 贾德丰 北京
牛骨数来宝《小平听书》 孟新 北京
中篇评书《孙庞斗智》 徐檬丹 吴君玉 上海
单弦《凤阳春》 石世昌 天津
梅花大鼓《风筝情》 朱学颖 天津
相声《也非讽刺裁判》 刘梓钰 天津
相声《论资排辈》 崔砚君 崔艺东 河北
长篇数来宝《中华颂》 常 志 吕秋义 河北
西河大鼓《三借钱儿》
刘殿春 山西
群口好来宝《腾飞吧,马背民族》 乌云桑 内蒙古
相声《你以为你是谁》 杨振华 金炳昶 辽宁
相声《老同学》 孙晨 辽宁
二人转《矬乡长》 马金萍 吉林
二人转《皇亲梦》 魏志民 吉林
山东琴书《生灵叹》 王宏 山东
苏州弹词《开篇倾怀?石城春望》 顾浩 江苏
绍兴莲花落《分爹》 盛勇武 浙江
苏州弹词《特别收藏品》 蒋希均 浙江
相声《炒》 夏雨田 湖北
湖北评书《丑人李富生》 何祚欢 湖北
湖北评书《小芳》 王绪智 孙仲江 湖北
常德丝弦《待挂的金匾》 黄士元 湖南
粤曲《情铸虎丘山》 秦中英 广东
小品《致富之路》 涂太中 四川
阿细说唱《百万奖金百姓情》 方梓羽 云南
陕北说书《半碗》 姚敏学 陕西
快板书《大漠英雄航天城》 连晓林 连峥 苏蔚蔚 甘肃
单弦《节马颂》 杨子春 刘学智 史琳 解放军
评书《人命关天》 叶景林 解放军
陕西快板《万里寻亲》 张保和 武警
第二届(2002年)
一、表演奖
序号 地区 表演者 曲种
01 上海 王汝刚 独角戏
02 山东 孙镇业 山东快书
03 江苏 周玉峰 苏州评话
04 天津 籍薇 梅花大鼓
05 四川 张徐 金钱板
06 天津 刘秀梅 单弦
07 辽宁 范伟 小品
08 江苏 黄霞芬 弹词开篇
09 河南 范军 相声
10 北京 张蕴华 单弦
二、文学奖
序号 地区 作者 曲种 作品名称
01 中铁团 侯耀文 相声 《小眼看世界》
02 广 东 杨子春 史琳 对口单弦 《白杨对话》
03 上 海 徐惠新 短篇评话 《了不起的人》
04 浙 江 蒋希均 苏州弹词 《上岗》
05 天 津 杨妤婕 梅花大鼓 《燕归来》
06 煤矿团 宋德全 王玉 对口快板 《曲艺摇篮天津卫》
07 天 津 宋勇 对口快板 《夸家乡》
08 总 政 张振彬 牛士良 评书 《老虎搬家》
09 总 政 王宏 山东琴书 《俺想对你说》
10 总 政 李立山 快板书 《哪吒闹海》第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奖名单(2004年9月6日)
一、曲艺文学奖(10篇):
河南坠子《大鼓槌》、京韵大鼓《艄公的心愿》、相声《卖枕头》、评弹《夜走狼山》、苏州弹词《千里寻宝》、相声《找个有钱人》、对口快板《新一代,老一代》、潞安大鼓《千秋万代怀念邓公》、音乐快板《鸟语花香》、评书《您甭着急》
二、曲艺表演奖(15人):
冯欣蕊、孟颖、吴静、赵伟洲、刘士福、张楷、杨鲁平、黄宏、惠兆龙、董怀义、王玉兰、田临平、卜小贵、石小杰、崔嫦娟
三、曲艺
音乐奖(3人):
吕咏鸣、韩宝利、蒋希均
四、曲艺理论奖(3篇):
李时成的《独树一帜的虾腔艺术》
夏玉才的《苏州评弹文学论》
鲍震培的《天津曲艺文学:市民文化的奇葩》)
根据中宣部《关于中国文联与各文艺家协会申报全国性文艺评奖项目的批复》和新修订的《中国曲艺牡丹奖章程》、《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细则》的相关规定,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首次设立终身成就奖。该类奖项用于奖励在曲艺艺术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中国曲艺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年龄在70周岁以上健在的曲艺家。
第四届(2006年)
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奖名单
一、节目奖(5个)
《大脚皇后》,
苏州弹词,江苏曲协
《花腰女》硭鼓说唱,云南曲协
《鱼奶奶回家来》宁夏坐唱,宁夏曲协
《枕头风》常德丝弦,湖南曲协
《高效率的爱》小品,河南曲协
二、表演奖(10人)
王占听,二人台,内蒙古曲协
王喆,梅花大鼓,天津曲协
闫学晶,二人转,吉林曲协
邢晏芝,苏州弹词,江苏曲协
阴军,山东快书,山东曲协
李伟建,相声,北京曲协
周志华,小热昏,浙江曲协
赵本山,小品,辽宁曲协
钱程,独脚戏,上海曲协
黄晓娟,二人转、小品,解放军
三、文学奖(8个)
《一代儒将——陈毅》殷伯达,扬州评话,江苏曲协
《王熙凤招商》包德宾,谐剧,四川曲协
《打工的百灵鸟》孙晨,相声,中铁团
《北京人儿》崔琦,单弦,北京曲协
《顺德礼赞》甘剑波、廖宇光,粤曲,广东曲协
《谁让你是优秀》原建邦、大兵、赵卫国,相声,湖北曲协
《罪证》王勇慧、王永刚、王兆麟,小品,山西曲协
《蝴蝶歌飞》邱有源、蓝启京,瑶族铃鼓,广西曲协
四、新人奖(5人)
王文水,快板书,解放军
李玉萍,河南坠子,天津曲协
陈靓,上海说唱,上海曲协
张勇,快板书,解放军
施斌,苏州弹词,江苏曲协
五、理论奖(5个)
《从王派〈水浒〉看扬州评话的艺术形态特征》徐德明、李真,江苏曲协
《从农村大炕走进城市包厢的二人转》蒋慧明,中国艺研院
《从清音、谐剧的情况看四川曲艺的状态》严西秀,四川曲协
《相声如何应对精品时代——兼论相声的文学追求》张蕴和,天津曲协
《原生态曲艺文化资源是当代曲艺创作的主根》温江,鸿山西曲协
六、终身成就奖(10人)
土登,藏语相声,西藏曲协
马季,相声,中广
关学曾,北京琴书,北京曲协
罗扬,理论,中国曲协
邹忠新,四川金钱板,四川曲协
周良,理论,江苏曲协
周柏春,独脚戏,上海曲协
赵铮,河南坠子,河南曲协
袁阔成,评书,中国曲协
常宝华,相声,解放军[2]
第五届(2008年)
2008年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共分四个赛区,分别是上海市、浙江绍兴县、山西长治市和海南三亚市,最终决赛将在江苏南京举行。[3]
第七届(2012年)
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图册
2012年9月16日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举行。
本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共收到符合参评资格的报送节目276个,终评委员会共选出节目奖5个、表演奖12个、文学奖7个、新人奖8个、理论奖5个、终身成就奖6个以及特设特别奖4个。7大项共计47个奖项。[4]
78岁的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单田芳等6位老艺术家获得终身成就奖。
2000年中国曲艺牡丹奖共评出表演奖30个、文学奖30个。2000年中国曲艺牡丹奖包括1998、1999、2000年3年的奖项,即表演奖与文学奖每年各10个,3年30个。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宣布了牡丹奖获奖名单,并向获奖作者和演员颁发奖杯和证书。
第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奖名单
2008年09月10日
2000年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京韵大鼓《千秋业》 种玉杰 北京
乐亭大鼓《昭君出塞》 王淑玲 北京
上海说唱《新上海游》 黄永生 上海
京韵大鼓《宝玉娶亲》
赵学义 天津
京韵大鼓《华容道》
张秋萍 天津
西河大鼓《百亭争秀》
郝秀洁 天津
京韵大鼓《剑阁闻铃》 刘春爱 天津
谐剧《狗的问题》 凌宗魁 重庆
相声《夸夫》 马云路 刘际 河北
武乡琴书《爱哼哼喜唱心连心》 马小平 山西
好来宝《冠军之马赞歌》 道尔吉仁钦 内蒙古
相声《说说心里话》 陈寒柏 王敏 辽宁
二人转《矬乡长》 杨宏伟 董连海 吉林
二人转《西厢幽会》 阎书平 佟长江 吉林
山东琴书《生灵叹》 杨珀 姚忠贤 山东
相声《懒汉糖葫芦》 唐爱国 齐立强 山东
苏州弹词《四郎尽忠》 金丽生 赵慧兰 江苏
苏州弹词开篇《倾杯?石城春望》 盛小云 江苏
绍兴莲花落《分爹》 翁仁康 浙江
河南坠子《清廉石》 王小岳 河南
相声《喜丧》 杨奇志 大 兵 湖南
粤曲《祝福》 陈玲玉 广东
粤曲《南粤欢歌》 梁玉嵘 广东
粤曲《别恨寄残红》 何 萍 广东
小品《登记》 张廷玉 四川
评书《人命关天》 叶景林 解放军
相声《关上门说》 句号 解放军
评书《特殊的仪式》 刘朝 武警
陕西快板《万里寻亲》 张保和 武警
对口快板《我为祖国守大桥》 张令军 秋实 武警
2000年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
京韵大鼓《花木兰》 赵其昌 贾德丰 北京
牛骨数来宝《小平听书》
孟新 北京
中篇评书《孙庞斗智》 徐檬丹 吴君玉 上海
单弦《凤阳春》 石世昌 天津
梅花大鼓《风筝情》 朱学颖 天津
相声《也非讽刺裁判》 刘梓钰 天津
相声《论资排辈》 崔砚君 崔艺东 河北
长篇数来宝《中华颂》 常 志 吕秋义 河北
西河大鼓《三借钱儿》
刘殿春 山西
群口好来宝《腾飞吧,马背民族》 乌云桑 内蒙古
相声《你以为你是谁》 杨振华 金炳昶 辽宁
相声《老同学》 孙晨 辽宁
二人转《矬乡长》 马金萍 吉林
二人转《皇亲梦》 魏志民 吉林
山东琴书《生灵叹》 王宏 山东
苏州弹词《开篇倾怀?石城春望》 顾浩 江苏
绍兴莲花落《分爹》
盛勇武 浙江
苏州弹词《特别收藏品》 蒋希均 浙江
相声《炒》 夏雨田 湖北
湖北评书《丑人李富生》 何祚欢 湖北
湖北评书《小芳》 王绪智 孙仲江 湖北
常德丝弦《待挂的金匾》 黄士元 湖南
粤曲《情铸虎丘山》 秦中英 广东
小品《致富之路》 涂太中 四川
阿细说唱《百万奖金百姓情》 方梓羽 云南
陕北说书《半碗》 姚敏学 陕西
快板书《大漠英雄航天城》 连晓林 连峥 苏蔚蔚 甘肃
单弦《节马颂》 杨子春 刘学智 史琳 解放军
评书《人命关天》 叶景林 解放军
陕西快板《万里寻亲》 张保和 武警 一、表演奖
序号 地区 表演者 曲种
01 上海 王汝刚 独角戏
02 山东 孙镇业 山东快书
03 江苏 周玉峰 苏州评话
04 天津 籍薇 梅花大鼓
05 四川 张徐 金钱板
06 天津 刘秀梅 单弦
07 辽宁 范伟 小品
08 江苏 黄霞芬 弹词开篇
09 河南 范军 相声
10 北京 张蕴华 单弦
二、文学奖
序号 地区 作者 曲种 作品名称
01 中铁团 侯耀文 相声 《小眼看世界》
02 广 东 杨子春 史琳 对口单弦 《白杨对话》
03 上 海 徐惠新 短篇评话 《了不起的人》
04 浙 江 蒋希均 苏州弹词 《上岗》
05 天 津 杨妤婕 梅花大鼓 《燕归来》
06 煤矿团 宋德全 王玉 对口快板 《曲艺摇篮天津卫》
07 天 津 宋勇 对口快板 《夸家乡》
08 总 政 张振彬 牛士良 评书 《老虎搬家》
09 总 政 王宏 山东琴书 《俺想对你说》
10 总 政 李立山 快板书 《哪吒闹海》第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奖名单(2004年9月6日) 一、曲艺文学奖(10篇):
河南坠子《大鼓槌》、京韵大鼓《艄公的心愿》、相声《卖枕头》、评弹《夜走狼山》、苏州弹词《千里寻宝》、相声《找个有钱人》、对口快板《新一代,老一代》、潞安大鼓《千秋万代怀念邓公》、音乐快板《鸟语花香》、评书《您甭着急》
二、曲艺表演奖(15人):
冯欣蕊、孟颖、吴静、赵伟洲、刘士福、张楷、杨鲁平、黄宏、惠兆龙、董怀义、王玉兰、田临平、卜小贵、石小杰、崔嫦娟
三、曲艺音乐奖(3人):
吕咏鸣、韩宝利、蒋希均
四、曲艺理论奖(3篇):
李时成的《独树一帜的虾腔艺术》
夏玉才的《苏州评弹文学论》
鲍震培的《天津曲艺文学:市民文化的奇葩》)
根据中宣部《关于中国文联与各文艺家协会申报全国性文艺评奖项目的批复》和新修订的《中国曲艺牡丹奖章程》、《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细则》的相关规定,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首次设立终身成就奖。该类奖项用于奖励在曲艺艺术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中国曲艺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年龄在70周岁以上健在的曲艺家。 一、节目奖(5个)
《大脚皇后》,苏州弹词,江苏曲协
《花腰女》硭鼓说唱,云南曲协
《鱼奶奶回家来》宁夏坐唱,宁夏曲协
《枕头风》常德丝弦,湖南曲协
《高效率的爱》小品,河南曲协
二、表演奖(10人)
王占听,二人台,内蒙古曲协
王喆,梅花大鼓,天津曲协
闫学晶,二人转,吉林曲协
邢晏芝,苏州弹词,江苏曲协
阴军,山东快书,山东曲协
李伟建,相声,北京曲协
周志华,小热昏,浙江曲协
赵本山,小品,辽宁曲协
钱程,独脚戏,上海曲协
黄晓娟,二人转、小品,解放军
三、文学奖(8个)
《一代儒将——陈毅》殷伯达,扬州评话,江苏曲协
《王熙凤招商》包德宾,谐剧,四川曲协
《打工的百灵鸟》孙晨,相声,中铁团
《北京人儿》崔琦,单弦,北京曲协
《顺德礼赞》甘剑波、廖宇光,粤曲,广东曲协
《谁让你是优秀》原建邦、大兵、赵卫国,相声,湖北曲协
《罪证》王勇慧、王永刚、王兆麟,小品,山西曲协
《蝴蝶歌飞》邱有源、蓝启京,瑶族铃鼓,广西曲协
四、新人奖(5人)
王文水,快板书,解放军
李玉萍,河南坠子,天津曲协
陈靓,上海说唱,上海曲协
张勇,快板书,解放军
施斌,苏州弹词,江苏曲协
五、理论奖(5个)
《从王派〈水浒〉看扬州评话的艺术形态特征》徐德明、李真,江苏曲协
《从农村大炕走进城市包厢的二人转》蒋慧明,中国艺研院
《从清音、谐剧的情况看四川曲艺的状态》严西秀,四川曲协
《相声如何应对精品时代——兼论相声的文学追求》张蕴和,天津曲协
《原生态曲艺文化资源是当代曲艺创作的主根》温江,鸿山西曲协
六、终身成就奖(10人)
土登,藏语相声,西藏曲协
马季,相声,中广
关学曾,北京琴书,北京曲协
罗扬,理论,中国曲协
邹忠新,四川金钱板,四川曲协
周良,理论,江苏曲协
周柏春,独脚戏,上海曲协
赵铮,河南坠子,河南曲协
袁阔成,评书,中国曲协
常宝华,相声,解放军
《十字西厢(西厢观画)》
演唱:冯欣蕊
作词:冯欣蕊
作曲:冯欣蕊
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莺莺红娘
三请张生来赴宴,四顾无人跳西墙
五鼓夫人知道信,六花棒烤打莺莺、审问小红娘
七情问出不彩之事,八月十五莺莺降香
九别公子张君瑞,十里亭饯别
哭坏了那位莺莺就叹坏了红娘啊!
扩展资料:
《十字西厢》这首歌曲是由歌手冯欣蕊演唱的一首歌曲,歌曲总时长1分57秒,歌曲收纳于歌手的专辑《丑末寅初》之中,专辑于2012年1月27日开始发行。专辑收纳了10首歌曲。
《十字西厢》这首歌曲发行之后,深受歌迷的喜欢,歌曲也被其他歌手演唱过,歌手演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的另一个名字就是《西厢观画》。《西厢观画》这首歌曲也被德云社的成员演唱过,深受歌迷的欢迎。
冯欣蕊,女,1979年生人,天津市曲艺团青年队京韵大鼓演员。 1994年考入年毕业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毕业后进入天津市曲艺团。宗骆派京韵大鼓,曾受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亲点。
她天资聪颖、嗓音甜美、韵味醇厚,舞台形象清新俏丽,深具骆派风范。被誉为天津市曲艺团的四小名旦之一(其他三位是张楷、王莉、王喆)。
概述:(春日牡丹) 才艺多能,智谋奇略,忍柔当事,鸣奏大功。
寓意:智略超群之技能成功数(大吉数)
诗曰:智略超群博学多,善处事务亦忍和,功业成就得富荣,艺才相身乐千钟。
1997年2月7日,农历丁丑年正月初一日:1997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
1997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晚会以“荟萃名家与精品,奉献艺术与美好”为宗旨的,具有主流的倾问,国家级的规格。其鲜明的主题、深遂的文化内涵、高雅的艺术品位对引导广大观众的欣赏走向、提高审美情趣和净化文艺舞台,起着其他任何晚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晚会戏曲、曲艺类节目有:
19.评弹《翠竹吟》(程桂兰)
20.昆曲《牡丹亭·游园》(孔爱萍,杨凤一,钱熠,罗艳,张志红)
21.沪剧《罗汉钱》选段(马莉莉)
22.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杨俊)
23.汉剧《苏三起解》选段(邱玲)
24.川剧技巧表演(贵州遵义川剧团表演)
梨园新声
31.京剧《对花枪》选段(袁慧琴)
32.京剧《天女散花》选段(史敏)
33.京剧《花田错》选段(管波)
34.京剧《锁麟囊》选段(刘桂娟)
53.交响京剧《青松赞》(于魁智)
2002年2月12日,农历壬午年正月初一日:2002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
2002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晚会以“荟萃名家与精品,奉献艺术与美好”为宗旨的,具有主流的倾问,国家级的规格。其鲜明的主题、深遂的文化内涵、高雅的艺术品位对引导广大观众的欣赏走向、提高审美情趣和净化文艺舞台,起着其他任何晚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有:
2.京剧《咏梅》(史敏)
23.曲艺联唱《风雨归舟》
京韵大鼓(冯欣蕊)
天津时调(刘渤扬)
梅花大鼓(王哲)
单弦(陈宝萍)
25.昆曲《长生殿》选段(魏春荣,倪泓,罗艳,孔爱萍,王芳)
26.苏州评弹《寄扬州韩绰判官》(黄霞芬)
国艺精粹
34.京剧《吕布与貂蝉》选段(李宏图,郭伟)
35.《霸王情》(刘魁魁、黄华演唱,尹德锦表演)
36.《中华词联》(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
37.京剧《江姐》选段(张火丁) 2006年1月29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一日:2006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
“和谐家园——文化部2006年春节电视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晚会以“荟萃名家与精品,奉献艺术与美好”为宗旨的,具有主流的倾问,国家级的规格。其鲜明的主题、深遂的文化内涵、高雅的艺术品位对引导广大观众的欣赏走向、提高审美情趣和净化文艺舞台,起着其他任何晚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晚会戏曲、曲艺类节目有:
昆曲新唱《明月几时有》(杨凤一,史红梅,沈昳丽,张志红,孔爱萍,王芳)
戏曲演唱《梁山伯与祝英台》
1.越剧《相送》(吴凤花,陈飞)
2.黄梅戏《相会》(韩再芬,马自俊)
3.京剧《化蝶》(于魁智,李胜素) 2006年12月17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廿七日,19时30分:“兰苑管韵”中国昆曲潘中琦笙独奏音乐会举行
“兰苑管韵”中国昆曲潘中琦笙独奏音乐会在江苏省昆剧院兰苑剧院举行,这是江苏省昆剧院在全国昆剧界的首创。
演奏曲目:
《惊变》(昆曲)
《凤凰展翅》
《骑竹马》
《山坡羊》(昆曲)
《花儿遍地开》
学生合奏《瑶族舞曲》
《阿细欢歌》
《思凡》(昆曲)
《洪湖人民的心愿》
《生旦净末丑》(昆曲互动)
特邀演员出演:石小梅、柯军、孔爱萍、李鸿良、赵于涛。
2007年3月2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十三日,晚:江苏省政协昆评室举办2007新春昆曲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出
为丰富元宵节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江苏省政协昆评室举办了昆曲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出。
演出中,来自江苏省昆剧院的孔爱萍、李鸿良、龚隐雷、钱振荣、程敏、徐云秀等,奉献了昆曲经典折子戏《占花魁·湖楼》、《牡丹亭·寻梦》、《幽闺记·踏伞》、《狮吼记·跪池》等。
2007年11月14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初五日,19时30分: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2007年11月14日演出
本日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多剧种折子戏专场——昆曲专场,为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十周年汇报演出的一场,北方昆曲剧院组织演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冯欣蕊」冯欣蕊的简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92fl.cn/post/262818.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