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入门先学什么」国画入门先学什么画
本文目录
国画入门可以先学用笔和用墨。用笔主要指的是运笔的力度、勾勒线条的流畅度等,可以通过临摹大师画作进行学习;用墨主要是学习控制水和墨之间的融合,浓墨、淡漠和泼墨等之间的表现。
学国画的基础要先学什么
1、用笔
用笔是国画的关键,所有的绘画原理和技巧都在用笔上,所以初学者最开始学习的就是如何运笔。运笔时要轻松,但同时要稳,使用手腕的力量带动画笔去勾勒线条,太多僵硬的话,画出来的效果就是比较死板的。在练习的初期,可以先了解不同笔锋的运用,尝试用不同的笔锋来练习,比如长峰画出来的纤细灵动和短锋画出来的苍劲有力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2、临摹
学会了运笔走线后,可以慢慢尝试临摹,主要以各大名家的作品为临摹对象,比如: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或“芥子园”等。在临摹的同时要思考,不能一味的模仿。
3、用墨
国画的主要颜料就是墨水,是以墨色的浓淡来表现的绘画艺术,所以初学者要把握好水和墨之间的融合,比如:浓墨、淡墨、泼墨、墨的晕染等。
学国画的注意事项
初学者学习国画,首选要注意“书画同源”,中国的绘画和书法关系密切,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书画同体而未分…… 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书和画都是笔墨的艺术,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学习国画最好同时练习书法,书国在点、线、用墨方面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所以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对学习国画大有帮助。但书画毕竟是各自独立的艺术形式,学习书法固然对学习国画助很大,但对于学习国画的初学者,国画学习才是根本,练习书法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国画,初心不能忘。
基础很重要,初学者学习国画要注意基础练习。线条是学习国画的一个基础,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就是线条造型,画论中常说,“以线立骨”,就是线条的运用,利用线的长短、粗细、转折、顿挫、轻重、疾徐、刚柔、强弱、浓淡、光毛等变化去表现物象的神态、形体、质感、动势、节奏、空间等等造型因素的各个方面。国画墨色的运用就是学习国画的基础之一,墨分五色,干、湿、浓、淡、焦,另外,还有“白”,留白的运用也是国画独有的艺术美。
最近经常听到的就是国画入门应该学什么,画什么,有没有什么国画教程。
练剑有劈刺、点撩、崩截、抹穿、挑提、绞扫,习画笔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聚锋、散锋,墨有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执笔法有擫、押、钩、格、抵。
扩展资料:
毛笔执笔法
学习写毛笔字首先要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如何正确执笔是能否正确用笔的前提,是能否把字写好的一个重要环节。执笔得法,写字时才能运用自如;如果执笔不当,养成不正确的习惯,纠正起来会很困难,也不利于把字写好。
执笔方法被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所重视。只要我们翻开古今书法理论的典籍,关于执笔方法的探讨比比皆是,如握管法、单钩法、双钩法、握管法、撮管法、捻管法、拨镫四字法、回腕法等等。这些方法中有的言之成理,有的则是故弄玄虚。
执笔方法要解决的就是五个手指如何合理地安排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保证顺利地书写。要根据手指的生理特点,使手指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执笔。
历来比较普遍运用的是“五字执笔法”。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对五字执笔法极为推重,他在《书法论丛 ·书法论》中说:“书家对于执笔法向来有种种不同的主张,我只承认其中之一种是对的,因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传下来的,经唐朝陆希声所阐明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
下面我们对擫、押、钩、格、抵五字的含义作一简明的解释,以帮助大家了解这种执笔方法的特点。
擫,是按、抵的意思,是指用拇指的第一节紧按笔管的左、后侧,力量由内向外。
押,通压,是指食指第一节压住笔管的右、前侧,力量由外向内,与拇指相对捏住笔管。
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外侧,力量从外向内,中指与食指合力,对着拇指,以更稳地控制笔管。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顶住笔管的内侧,力量从右内侧向左外侧推出。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而不接触笔管,以增强无名指向外的推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笔执笔法
扩展资料:
什么是中锋、侧锋用笔
中锋用笔要执笔端正,笔锋在墨线的中间,用笔的力量要均匀,笔锋垂直于纸面,其效果圆浑稳重。 侧锋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 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
什么是顺锋、逆锋用笔
顺锋:一般指笔锋的运行和笔杆的倾斜方向一致,其效果光洁、挺拔。逆锋:笔锋逆行(也就是说 习惯的运笔方向相反),其效果干涩、稚拙。
什么是聚锋、散锋用笔
聚锋是指笔锋拢在一起,呈单一笔锋。散锋则指笔锋散开,呈多锋状(又称“开花笔”),其效果枯 涩而多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画技法
扩展资料:
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七法: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所以墨法,离不开水的运用。
浓墨法。运用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
淡墨法。有湿淡、干淡两种,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然后蘸少量浓墨,略加调和后速画。
焦墨法。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达到焦中蕴含滋润的效果。
宿墨法。分浓宿、淡宿两种。由于宿墨脱胶而含渣,墨迹显露。故用笔时要注意虚灵、松动,更不得拖涂。
破墨法。分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还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种变化。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
积墨法。用浓淡不同的墨,层层积染,称积墨。积墨法的特点是必须等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画第二遍,才能使画面墨色层次分明、浑厚华滋。
泼墨法。有二种泼法,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另一种是用笔泼墨法。这种泼法,便于控制。
冲墨法。是用墨画后,乘湿速以清水冲淋,使墨自然渗发。
渍墨法。常用松烟墨、渍墨入画,往往墨色浓黑而四边淡开,得自然之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画技法
OK,掌握了国画初学者入门首先要掌握的基本用笔用墨方法之后,接下来做什么?
临摹。
扩展资料:
临摹是学习的捷径,应选择最好的作品,首先通过读书以了解文化内容、风格、流派、技法等背景,然后再临摹作品。临摹有对临,即完整的照原本临摹名家作品,务求忠实于原作;再是意临,要求有自己的理解和记意,以达到全面地掌握;背临则是对形神都掌握的基础上记忆性地临摹。临摹要达到既要有原作的精神,又要有自己认识和领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画技法
当然,如果你去买一本书,书本通常不会告诉你要临摹,只会告诉你山水怎么画、花鸟怎么画……
建议一边看书本教程学习技法一边临摹名作,临摹名作首推《芥子园》、《写意画》、《工笔画》、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写意或者工笔。如果学生党零花钱不够用,像国画帮、国画、国画艺术这些公众号可以关注一下,有些会有收费课程,看免费的就行了。国画帮是全部免费的,国画部分免费,部分收费,其他公众号自己探索一下。
扩展资料:
创作的几个过程
郑板桥在画竹时提出了画竹的三个过程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形象地阐明了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
一、“眼中之竹”
对生活的体验是画家进行创作的前提,任何认识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绘画素材,生活是千变万化的,丰富多彩的,但生活并非是艺术。罗丹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这就是说艺术家要有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眼中之竹”就是“自然之竹”,是艺术家对物象的印象。自然生活的一草一木无不体现着艺术表现的内容和技法,所以石涛提出要“搜尽奇峰打草稿”。
二、胸中之竹
“眼中之竹”并非“胸中之竹”,艺术家把纷繁的自然物象进行筛选过滤,最终选择一些对自己的艺术有价值的部分去表现。利用这些现实生活的素材,通过作者的补充加工、融会贯通、丰富完善,使艺术的素材具有典型性、实用性。这是一个去伪存真,概括提炼的过程,最终成为我的艺术形象——“胸中之竹”、为我所用之竹。“胸中之竹”是作品构思的过程。
现实的素材经过艺术的概括、加工、提炼,使得艺术的形象越来越鲜明,主题呼之欲出。有时虽然不能马上完成创作的构思,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可能因为某一特殊的瞬间,这个鲜活的形象会一下爆发出来,因而出现了艺术的灵感。爆发构思的过程中,既要有典型生活的形象,又要考虑到绘画的形式,因为艺术形式往往对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构思是艰苦的,古人云“惨淡经营”。
三、手中之竹
“手中之竹”应理解为绘画的表现、创作的过程。是由脑中形象转化为手中形象,这是一个向技法的转移过程,它体现出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在创作中选择正确地形式来表现作品的内容是非常关键的,中国画讲求“笔墨”,“笔墨”就是表现内容的重要手段。笔墨的浓、淡、干、湿、轻重、缓急,笔法的疏密、聚散,都是表现“竹”的方法。作品的表现过程总共包括了:构图、透视、笔墨、形象、色彩等等的处理方法。
四、胸无成竹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可成局,其神理具足也。”(3)由“胸有成竹”到“胸无成竹”是创作的最高境界。生活中的竹千变万化,“搜尽奇峰打草稿”、“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积累的过程,“触目横斜千万枝,赏心只有两三枝。”这是求简;“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4)这才是物我两忘、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此时扬弃了传统、师从及自己过去的成法、别人的影响,一变为无为之境,是高度完美的个性的形成阶段。
“胸无成竹”是指形成具有风格特征的形象,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力,它体现出艺术家的个性特征,是“画中有我”。艺术家的个性是在对生活的概括和提炼中慢慢形成的,它体现了个人的生活阅历、审美趣味、艺术修养等各方面。一个艺术家整体修养最终表现在艺术作品中,于是作品也就具有了个性。
我们学习传统、继承前人的技法与民族审美习惯,是承接民族文化的血脉。而深入生活、表现生活,是为了使我们的艺术作品能够真正地具有时代性、地方性、民族性和生命力。但艺术必须要打破常规,革新创造,表现出自己的风格,这些都是由“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而达到“胸无全竹”。体现出艺术家打破常规、自由创作、锐意出新、自我表现的思想与个性,而艺术作品的个性和自我,是作品创作的最终目的。
艺术创作离不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的感受是“行万里路”,它体现出艺术家的生活阅历,对自然的感悟、天资。“读万卷书”是指丰富自己的修养,加强自己的思想品格和功力笔墨技巧及诗、书、画、印的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创作出具有时代感、民族性、个性的艺术作品。
宝宝学画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1X3hoPNJrU72qQAVjBMMw
提取码:2n3v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若有问题欢迎追问
初学么当然是从基础学起·我爸爸是画山水的·他教然的步骤是·先画树叶·在世树·然后石头·然后山·最好都拼起来就是完整的画了·记得买本书·一直临摹也行的·
要学色彩知识,如果有素描基础更好些,虽然国画是散点透视,它不同于西画的焦点透视,根据自己多年经验认为,画画还是必须具备造型能力的;首先要学好基础梅兰竹菊,然后再学自己想学的类别,你可以先从工笔入手,然后再学小写意大写意,最好找名适合于你的绘画大师亲自面授及指导或参加学习班,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师傅领进门,学习靠个人;学画要具备天赋、悟性及不懈的努力,还必须耐得住寂寞;仅供参考;但愿对你有所帮助。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国画入门先学什么」国画入门先学什么画》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http://92fl.cn/post/265163.html,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