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如(杜美如年轻时图片)

杜美如
杜月笙最疼爱的女儿,80多岁回到上海老宅,发现门匾中有惊喜
杜月笙这个名字,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何其得耀眼。他在旧上海时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前期是一个权势滔天的黑帮老大,而后期他将自己的人设设定为一个谦恭有礼的知识分子。
但不论杜月笙怎么变,他都是那个能在上海滩说一不二的杜月笙。在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中,他有过五位太太,膝下有七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女儿杜美如最得他的疼宠。
由于当时上海政局混乱,所以这一大家子人也就离开了这是非之地。等到杜美如80岁再次回到上海老宅之时,却是宅中门匾后发现了杜月笙给她留下的一个惊喜。
黑帮老大,传奇人生
杜月笙的出身并不高贵,他当年就是为了多赚一些钱才来的上海,起初是在一家水果店中做小工。可杜月笙又怎么是那池中之物,他寻机加入了上海青帮,也就是当时社会上的一个黑帮团体。
在进入青帮之后,他也很快晋升成为了帮内的核心人物,还开始做起了鸦片生意,积累了一些财富。没过多久,杜月笙就成为了上海滩上有头有脸的风云人物。
要知道,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中,法律是无法保护人的,只有手中的权力和钱财才可以。而杜月笙就是那个拥有着话语权的人物,他几乎控制了大半个上海,无论是谁都不太会驳杜月笙的面子。
这个时候的杜月笙在上海滩上拥有着十足的底气与资本,就像个土皇帝一样。而男人嘛!除了爱权势之外,也会为佳人而倾心。
杜月笙也是如此,他一共娶过5房太太,她们为这位上海滩老大生儿育女,其中最受杜月笙喜爱的是四太太姚玉兰所出之女,杜美如。
杜月笙与姚玉兰的相识是在一场京剧演出中,彼时的姚玉兰还是剧院之中的一位名角,场下观戏的杜月笙被台上姚玉兰所展现的风姿与美貌给迷住了,于是他就频频流连于剧场,为求佳人钦慕。
两人结识之后,姚玉兰也被杜月笙所展现出的风趣给吸引了,所以就成为了他的第四位妻子。很快,杜美如就出生了。
爱女美如,深得信任
作为最受父亲宠爱的杜美如,她从小就接受着当时最为高等的教育。但是杜月笙对其他孩子也没有厚此薄彼。
然而这位父亲的保护也没有持续很久,上海滩的时局可以说是风云变幻,即便权势滔天如杜月笙也无法在上海继续保护自己的家人了,因此他决定举家搬离上海,前往香港。
可杜月笙他的基业是在上海,来到香港之后一时变得无所适从。另外,在杜家来到香港后,过去在上海积累的财富也所剩无几。
因为杜月笙对杜美如非常信任,所以就将所有的钱财都交由她来保管,就连自己的保险柜钥匙也在她的手中。
由于杜月笙之前在上海过得生活太过奢靡,无所顾忌,这样对他的健康产生了一些的损害。而且到了香港后,他更是忧心时局,所以这位当年叱咤风云上海滩老大就病倒了。
没过几年,杜月笙在病痛的折磨下匆匆离世了,只剩下了那一大家子人。他去世后,杜美如清算了一下家族所剩的财产,发现积蓄已久没剩多少了,她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众人后,大家只能各自离散。
心中一愿,想回故乡
四太太姚玉兰与宋美龄是闺中好友,有熟人总比没有好,更何况时局那么乱,她就带着杜美如去了台湾,与宋美龄一同生活。新的生活寓意着新的开始,杜美如也在这片土地上享受起了自己的人生。
而在一场宴会中,杜美如结识了蒯松茂,他是在大陆长大的,只不过因机缘巧合才去往了台湾并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对于杜美如而言,虽然现在生活安定,可是异乡却也让她倍感孤独。
蒯松茂的出现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而且他们二人也共享着同样的思乡之情,于是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但是现在还不是回到故乡的好时机,于是他们就携手一同等待回家的那一天。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杜美如与蒯松茂在他乡生活了几十年后,终于有机会回家了。对于杜美如而言,她一直都挂念着上海的那个老房,总是想要回去看看有着她与父亲回忆的那个家。
但这个时候杜美如已经80多岁了,也不太适合远行了,可她仍旧坚持回上海的这个想法。家里人知道无法劝服杜美如,于是就让她回了家。
几十年的光阴流转,已经让曾经的上海变了一个模样了。但在杜美如的心中,这里仍旧是她的故乡,是她长大的地方。在她回到老宅后,仔细观察着这个留有着全家人回忆的房子。
老宅门匾,父爱深藏
就在她盯着门匾看的时候,眼泪顿然夺眶而出,因为这门匾上写着四个大字,即“竹苞松茂”。松茂?指的不就是自己的丈夫蒯松茂吗?
虽然在她与蒯松茂结婚之前,杜月笙就已经匆匆病故了。但是似乎这位父亲一早就预料到了自己会嫁给现在的丈夫,会过上现在幸福的生活。
尽管杜月笙没有能够亲眼看到她现在的快乐,但是他始终都期望着杜美如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的那份深沉的爱呀。同样也是杜月笙对这个女儿的期待。
门匾上的“竹苞松茂”取自《诗经》,用于指代家族兴旺,可见在杜月笙的心中他一直都想让自己的女儿拥有和睦幸福的家庭。当然,他的愿望也实现了。
如果杜美如没有回到老宅的话,她就不会看到门匾上的这四个字,也就错过了那份厚重的父爱了。
杜美如年轻时图片
1951年8月16日,躺在病床上的杜月笙回光返照,精神突然清醒了起来,他让女儿杜美如去银行取来了保险箱,家里人以为要分巨款,可没想到,打开保险箱以后,全惊呆了。
家人围过来一看,没有金条和银元,也没有奇珍异宝,里面全是别人向杜月笙借款的欠条,少则5千美元,多的高达500根金条,而借款人大多是有钱有势的高官要员。
此时的杜家生活困顿,从厚厚的借条里找出几张来兑现,就足以让困境中的杜家生活一段时间。
然而,接下来杜月笙的做法让家里人惊呆了,杜月笙一张一张的看借条,一张一张地撕掉,最后全部都撕毁烧掉了。
烧掉的全都是钱啊!家人们非常诧异,杜月笙看着一脸惊愕的太太和子女们,说道:“杜月笙的儿子,不可以成为向人讨债之人。”
杜月笙接着又说:“借出去的看上去是钱,实际上是交情。感恩的,会记住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们去要,会给你们带来杀身之祸。”
烧完借条以后,杜月笙又断断续续口述了财产分配的遗嘱,这是家里人最关心的事情,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此时的杜月笙并没有多少财产可以分配。
杜月笙对着病床前的家人说:“我只有一笔钱,留给你们当生活费用,这笔钱的数目是十万美金。
十万美金,家里人都在惊讶是不是听错了,在场的人都感到很震惊。
他们万万不会想到,一辈子在金山银海里打滚的杜月笙,手里居然只剩下区区十一万美金。
如果把十一万美金折合成当时的港币,也不过六十多万,而四位太太,八个儿子三个女儿分这笔钱,一个人又能分得多少呢?
但是杜月笙并没有理会家人们的震惊和诧异,毕竟遗产也就这么多了,也不用多解释些什么。
杜月笙说:“我打拼了一辈子,全部遗产也只有11万美金,这些钱,四位太太各1万美元,儿子们各1万美元,未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女儿拿4000美元。
接着杜月笙对自己的后事做了安排,提出他死后,要买一口好棺材,还得身穿长袍马褂入殓。
杜月笙有着很浓的家乡情怀,他最关心的是自己死后尸骨落葬的地点,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他希望有那么一天他的尸骨能运回上海,落葬在他的故乡高桥。
交代完后事以后,杜月笙已经进入弥留之际,不省人事,家人无意间碰触到了他的脚,突然失声地叫道:“哎呀,脚冰凉了!
这时正是下午4点50分,听到死讯,杜公馆顿时陷入哭的海洋。
杜月笙就这样走完了这段漫长的死亡历程,此时,距他64岁的生日还有不到24小时。
杜月笙去世后,家人和亲友们按照他的遗嘱,为他找到了一口价值15000港币的楠木棺材,并在阴阳先生的建议下,于8月19日上午10点入殓,下午2点15分在万国殡仪馆大礼堂门前发引。
送殡的私家车共有53辆,其中有7辆坐的是杜月笙的妻子和儿子。
考虑到杜月笙的身份特殊,说不定各方会有一些变故,因此他的灵柩在一千多位亲人及朋友的护送下,暂时停放在香港东华医院义庄。
两年后,杜月笙的灵柩在台北南郊下葬,杜月笙想落叶归根、葬在老家上海高桥镇的心愿,终究没有实现。

杜美如回上海视频
杜月笙最疼爱的女儿,80多岁回到上海老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