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真相,可以做,但不可以说。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王阳明。王阳明一生都在提倡“良知”学说,但他在南赣剿匪,用“心学”左右他人思想,屠杀土匪的过程,他从来不去讲解。一个是曾国藩。曾国藩无论在他的家书还是日记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励志、友爱,但他屠杀太平军的手段,却又十分残忍。这就告诉我们,如果能用“
王阳明,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据传说,王阳明小时候非常聪明,但却特别调皮捣蛋。有一天,他在路边捡到了一只小鸟,拿回家后放进鸟笼里。然而不久之后,鸟就死了。王阳明非常难过,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意识到自己对鸟的生命毫不在意,只是为了满
心若光明,万事可成,王阳明先生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包含着非常鲜活的人生哲学,它教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树立远大的志向,如何精益求精地做事,如何经营家庭,如何调整每天的情绪,如何评判世间善恶,如何安放我们的情感,如何获得平静的幸福……不管是谁都能
王阳明曾说: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人这一生,不会一直顺风顺水。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在困境面前心生畏惧、不战而退,人生就会在平淡中虚度。说到底,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一切始于心,终于心。把自己的心修好,便能化解世间一切烦恼。
这段话,要靠自悟:很多人一生读了很多书,拜了很多师,听了很多成功学的课程,为何还是不能获得成功?原因很扎心,就是他的领悟能力太差。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弟子很多,但他在传授弟子们心学思想时,却希望弟子们能自己去领悟。王阳明认为,学问需要他人点化,但不如自己领悟的那样一通全通。如果自己不能领悟,
王阳明用一生的时间,几经生死、磨难,总结得出“至良知”的人生、人性发展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最早雏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旦选定目标,就要像王阳明那样,用毕生精力为之,我们现在搞中国式的现代化,需要这种持之以恒,不获全胜决不收
王阳明,明朝著名思想家、军事将领、散文家和政治家。他的名言“知行合一”的思想在当时备受推崇,至今仍被广为传颂。在他的一生中,他以其卓越的天赋、过人的智慧和道德品质,留下了伟大的历史传奇。王阳明生于官宦之家,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双全。他年少时曾随父赴朝,身为少年的他已经显露出不凡的
王阳明一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里,把儒家的自我担当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心学,就是他在生活里不断自我担当的过程里渐渐形成的。在个人兴趣和社会责任之间,王阳明更重社会责任,并通过修行把自己的兴趣融入社会责任之中。王阳明的态度,其实是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的继承。现实确实不尽如人意,社会确实有种种弊
王阳明的一生是一个传奇。他家世好,父亲是状元,他自身优秀,有天赋。他从小立志做圣人,语出惊人。后来他果然悟出独特的心学体系,学生众多,影响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