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72式太极拳教学视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和式太极拳72式动作要领
和式太极拳72式动作要领主要包括三直、五顺、六合等规则和要领。三直:头直:头部保持正直,不可歪斜或仰俯,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身直:身体自然竖直,不偏不倚,使脊椎处于中正状态,有利于气血的畅通。小腿直:在动作转换时,小腿需保持竖直,不可弯曲或晃动,以增强下肢的稳定性。
和式太极拳在原来拳架64式的基础上增删完善为72式,又细分108 式拳架,融老庄之道,医家之学,《周易》、《中庸》之理。在套路编排自先到后,由简到繁,先易后难,功法理论由浅入深,层层相扣,浑然天成。
单鞭:下引画圆,勾手提膝,开步,移重心摆掌。云手:双手画圆,左脚撤步,2次,双掌变拳,两手相合。雀地龙:双手打开移重心,左手出拳移重心。上步七星:右脚上步两手相合,翻拳推掌,右脚顿脚。下步跨虎:双掌翻掌下按,右脚向右转身90度,左脚向右上步,双手画圆立掌(45度)。
和式太极拳以《周易》理论为基础,像其形取其义用其理,移动周身处处走圆,无不是圈,行成周身无处受力,自然圆活。和式太极拳强调理法自然,处处顺其自然合乎自然,自然而然,形成轻灵圆活,顺遂自然的特色。和兆元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习文学医。1825年,师从本镇拳师陈清平习武。
求杨式太极扇72式动作名称
1、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 进步搬拦捶 如封似闭 十字手 以下是杨式太极扇72式动作的部分详细 杨式太极扇是一种融合了太极拳和扇术特点的武术运动。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功效。
2、杨式太极扇72式的动作名称如下: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 杨式太极扇是一种融合了太极拳和扇术特点的武术运动,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功效,注重身体的平衡、力量的传递、呼吸的配合和意念的引导。
3、杨式太极扇舞分为72式和73式,其中的区别在于第37个动作,即“天马行空”。在杨式太极扇72式中,第37个动作为“左右摆莲”,是一种单脚站立的动作,扇子则随身体左右晃动。而在杨式太极扇73式中,第37个动作为“天马行空”,是一种类似踏步的动作,需要抬脚迈步,扇子也需要随着动作舞动。
4、音乐与口令的结合,不仅能够提升练习的效率,更能加深对太极精神的理解。这份资源以mp3形式呈现,支持迅雷、快车下载,确保了下载的便捷性。文件大小为5K,且经过百度安全检测,确保了文件的安全性。点击下载,开始您的太极之旅,让音乐与动作的和谐相融,引领您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三丰太极拳有几派组成
1、三丰太极拳的流派组成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三丰太极拳主要有四种流派:陈氏、杨氏、吴氏和武氏。陈氏太极拳:这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个流派,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陈氏太极拳在动作上大开大合,刚柔相济,具有独特的技击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武当三丰派有许多套拳,较为知名的是武当太极十三式。武当太极十三式是三丰祖师首创的太极拳法,也是武当太极之母拳。它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等攻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
3、- 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派隐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
4、门派有:杨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露禅(名福魁,1799~1872)所创。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创。吴式太极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创。孙式太极拳由河北省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所创。
5、六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6、内容提要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最古老的太极拳――张三丰太极拳,也就是已流传六七个世纪的武当派太极拳。
72式陈氏太极拳口诀
撇身拳:开步托掌,左移重心摆右拳,右移重心摆左拳,左移重心抬右脚摆右拳,铲步,下潜,摆左拳,右拳回摆左移重心,撇身翻拳。双推掌:朋,捋,转身,上步,并步推掌。肘底锤:穿掌,左移重心身体右转,画圆,右移重心身体左转,左脚点地,立肘出拳。
要想迅速掌握太极拳,那么口诀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就给大家带来太极拳的口诀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预备势 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和式太极拳72式动作要领主要包括三直、五顺、六合等规则和要领。三直:头直:头部保持正直,不可歪斜或仰俯,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身直:身体自然竖直,不偏不倚,使脊椎处于中正状态,有利于气血的畅通。小腿直:在动作转换时,小腿需保持竖直,不可弯曲或晃动,以增强下肢的稳定性。
八十五式拳谱详细表
第一式-预备势、第二式-起势、第三式-揽雀尾、第四式-单鞭、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
—12左搂拗步搬拦捶。(1左搂膝拗步;1进步搬拦捶;)13—14如封似闭十字手,(1如封似闭;1十字手;)15—16抱虎归山肘底捶。(1抱虎归山;1肘底看捶;)17—18左右撵猴斜飞势,(1左右倒撵猴;1斜飞式;)19—20提手上势白鹤飞。
式杨氏太极拳拳谱表介绍如下:第一段 第一式预备势、第二式起式、第三式揽雀尾、第四式单鞭。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二段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杨式85式太极拳的拳谱表包括了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手挥琵琶等一系列动作。
陈式太极拳家传功夫架的功夫架二路炮锤72式拳谱
陈式太极拳家传功夫架又叫陈氏太极拳家传功夫架,简称太极功夫架。功夫架分为一路89式和二路炮锤72式,是陈发科——陈照奎——陈瑜单脉相传的拳架,是最传统、最正宗的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陈家沟,由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地创造了太极五套拳、五套锤、十三势、炮锤,以及枪、刀、剑、棍、剑、锏、鞭等,尤其独特的还有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形成了完善的武术流派体系。
此功法主要是练习腰的发力,是陈式太极拳最常练的发力方法之一,坚持练习可以快速增长腰力。前后运球两脚大步打开,半蹲,两手掌心相对夹住太极球在胸前高度(注意,不是两手向上托住太极球,而是两手心相对把球夹住,这样夹住的目的是起到锻炼手臂的作用),先吸一口气,沉肩坠肘,呼气时把太极球水平向前推出。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现仅流传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约道光咸丰年间,陈王廷五传弟子陈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难度动作,编成陈式新架太极拳。